
專訪攝影師 Karren Kao,「台灣感性」之迷人,在於一雙用心觀察生活的眼睛
人們常認為攝影師是安靜的旁觀者,工作是默默捕捉他人的日常片段。但對 Karren Kao 來說,攝影是一種參與。當她按下快門,並不只是紀錄對方的生活,更是與對方一起經歷一場重要、私密,有時甚至有些瘋狂的人生任務。也許只是短暫的一期一會,但照片會成為彼此共享過這段時光的見證。
「不喜歡被風格侷限,這樣比較好玩。」
.
這是 Karren 在 Instagram 上的自我介紹。從醫學系畢業轉行成為攝影師,14 年來她的作品橫跨婚紗、家庭、藝人,甚至是寵物。今年三月,為馬來西亞喜劇演員 Nigel Ng 與未婚妻 Sabrina 拍攝一組充滿「台灣味」的婚紗照,讓更多人認識了她的名字。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她專拍婚紗照,更不代表她只會拍台式風格——相反地,她的作品從復古到未來、搞怪到浪漫,甚至是古裝和賽博朋克的結合都曾嘗試。「有的人覺得結婚拍婚紗是在交功課,有的人覺得這是一種儀式感,也有的人覺得一生難得可以讓自己美一次。找我拍婚紗的朋友,或許理由會再更多,例如想要做一些平常不太可能做到的事。」她在 IG 分享。
不只用鏡頭記錄人生重要時刻,她也透過文字,讓這些照片更生動也更深刻,捕捉那些只有從她的視角才得以看見的故事——無論是那些被拍攝者和她分享的、自己在拍攝過程中觀察到的,還是一切結束後的感受和感想。她告訴我們:
我想要呈現的是,拍照很好玩又有趣,而且是從溝通、準備到拍攝都很有趣,就像是一起完成一個挑戰一樣。

所謂「台灣感性」
.
從韓國樂團 hyukoh 主唱吳赫的婚紗照,到女團 NewJeans〈How Sweet〉MV 取景台灣街道,「台灣感性」逐漸成為韓國網路上的熱門詞彙。這股風潮傳回台灣後引發熱議——有人感嘆在地美學推動多年,反倒因為國外關注才讓台灣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也有人認為,能夠從他人視角重新認識熟悉的日常,本身就是幸運。
Karren 則保持開放。被 Nigel Ng 的未婚妻指定拍攝「台味婚紗」已讓她驚訝,這組作品伴隨著「台灣感性」一詞爆紅後,她只是開心自己的作品被看見與喜歡,畢竟對她來說,美感無需抵抗或批判——既然成為潮流,不如試著理解、體驗與享受。以下是我們和她的對談。

HR:「請和我們的讀者自我介紹一下。」
Karren Kao(以下簡稱 KK):「大家好,我是Karren,職業是攝影師,主要拍攝人像,包含婚紗攝影、個人寫真、藝人形象等等,另外也會參與流浪動物團體的合作拍攝。除此之外,我平常喜歡捏陶、烹飪、運動,最近的興趣是研究自己做的菜要怎麼拍比較好看。」
HR:「你原本唸的是醫學系,後來卻成為攝影師。是什麼契機讓你轉行的?這段經歷或轉折對你的攝影視角又有什麼影響?」
KK:「我在念醫學系的時候,一直很困惑是不是真的想要從事這個行業,只知道從小的教育告訴我,當醫生很棒,有錢有地位,如果可以努力看看,為什麼不去努力?當我念到大學六年級,也就是實習的第六年,意外接觸了人像攝影,平常很沒有自信,總是頭低低的自己,鼓起勇氣去當模特兒。很幸運的是,第一次被拍就遇到了厲害的攝影師,透過相機,看見了截然不同、發著光的自己,這讓我非常震撼。慢慢的我也開始試著拿起相機,到處走走拍拍,希望能用我的雙眼,挖掘出每一個可能的美麗瞬間。我的人生最大轉捩點,是被新光三越受邀參展,一位網友看見了我拍的婚紗照後告訴我:「妳的照片讓我看了很感動」。因為這句話,我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是成為一位不只是拍到美麗的瞬間,更能夠拍出感動人心的故事的攝影師。」

HR:「婚紗或家庭攝影常會有某種既定公式或模樣,你如何避免這些框架?」
KK:「我覺得可能要用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是大家所期待的拍攝,會是什麼樣的畫面。透過溝通了解每個人的期待後,再來提供合適的思考方向。畢竟照片是他們的,而每個人又都不一樣,雖然有創意的作品很有趣,但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自然樸實的互動、個性簡約的風格,各有各的優點。我能做的是,把每個人的期望盡力達到最好,當然如果能超乎他們的預期更好。也因此我每個風格都會涉獵,除了因為我覺得這樣很好玩,也是寄望自己能夠在每個風格上都可以有所成長。」

HR:「你常常會在社群上分享拍攝對象的故事,為什麼記錄他們的故事對你來說很重要?」
KK:「常常與到有人寫信跟我說,我們沒有什麼故事,就是很普通的情侶/家人。其實故事就是故事,沒有分精彩還是普通,我看重的是小細節。例如,我很喜歡的一次經驗是拍攝一對同為淡江校友的新人,他們以前總會跟其他同學在淡江的一家早餐店吃早餐,這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日常,卻讓我們腦洞打開——我提議我們找老同學一起回去早餐店,舉辦一場早餐大賽?結果拍攝當天,不管是新人、老同學,還是早餐店老闆娘,大家都玩瘋了,這樣的照片就像前面說的,即便是開會的時候過程也很有趣,這對我來說就是達到目的了。我想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日常都很珍貴,也值得被紀錄。」

HR:「最近『台灣感性』一詞在社群上很『流行』,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KK:「流行是個無法被抵擋的事情,如果大家能享受這件事,那也沒什麼不好的。」
HR:「你為 Nigel Ng 和他的妻子 Sabrina 拍攝的婚紗照,在『台灣感性』這詞爆紅前就引起不少討論。那時候你們是怎麼決定要在這些很『台』的場地取景的?拍攝過程有什麼有趣的討論嗎?」
KK:「Nigel與太太Sabrina的婚紗照,其實主要是Sabrina的主意。她告訴我,她很喜歡台灣的街景,透過朋友在IG搜尋到我後,發現我曾在台灣街景拍了不少婚紗照,她覺得很有特色,而我也分享了幾個拍過且喜歡的景點給他們,才促成了這次的婚紗拍攝。拍攝過程其實對他們來說都很新鮮,主要是因為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台灣,再加上Uncle Roger是個喜歡吐槽食物的角色,帶著他們邊拍邊吃台灣小吃,總覺得很微妙,而且走遍台北,沿途也不斷有粉絲認出,對於他們來說很有趣。」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
HR:「『台式美學』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這次才真的紅起來?你覺得這是一件讓人感到驕傲的事,還是某種程度上也帶著一點諷刺?」
KK:「我其實也是因為這組照片在 Threads上被分享並形容為『台灣感性』,才知道作品被賦予了各種定義。我想定義是人訂的,可以接受,但也可以不用去在意,這是每個人的自由。對我來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了,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HR:「最後,你覺得什麼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台灣感性』?我們又可以怎麼在生活裡挖掘這些美?」
KK:「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台灣人的情感是最迷人的。例如在吃麵的時候遇到了看似嚴肅但其實親切到不行的老闆,麵好吃以外,稱讚他還會害羞臉紅。哇,我就會很想把這種狀態拍下來:小小的麵攤、手寫的招牌、老闆臉上的汗水、一碗味道好似簡單卻又不簡單的陽春麵。又或者,巷子內的老房子前掛墜在屋簷的一叢九重葛,門口的腳踏車旁的盆栽,鐵皮屋上看起來已經超過40 到 50年的招牌,這些都是必須行走在街上,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的細節,只要想到這些細節是由每一個『人』的存在所產生的,就會覺得格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