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潮流新聞節目化,編輯網紅化」成趨勢?專訪影音平台 AYKES 主理人

作為快速更迭的時尚產業一環,媒體永遠比品牌站在更前端,直接和受眾接觸,更適時理解觀眾的反應。

近年在越來越多平台轉向影音、文字雙棲的趨勢下,觀眾是否還真的在乎資訊量或質感?一支超過 10 分鐘的影片,真有人願意看完?創作者又如何做出兼具趣味性和深度的作品?這次我們訪問到中國大陸的影音平台 AYKES 主理人,談談只經營社群、只做影片的 AYKES,不僅能夠和陳冠希、Samuel Ross 等知名人物做深度訪談,也能和 Nike、adidas、New Balence 等知名品牌合作,非影音、傳播科系出身的他們,是怎麼做起來的?

AYKES 主理人


 

Heaven Raven(以下簡稱 HR):首先謝謝你撥冗接受訪問,請你先簡介一下你們的媒體 AYKES。
.

「主要是做視頻節目,公眾號是我們其中一個發布平台,像 B 站、微博啊都發。」


 

HR:現在粉絲數大概多少人?
.

「每個平台差不多都是 2 到 3 萬左右。」


 

HR:這個粉絲數足夠營運一個平台嗎?
.

「感覺上還是差一點,應該要再多一些,我的理想是今年能到 5-6 萬粉絲,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其實現在公眾號漲粉絲很慢,微博相對快一點,B 站比較取決於內容,你有好的內容會很快被看到,粉絲數也會跟著漲很多。」


 

HR:你會怎麼定義 AYKES?
.

「其實一開始還是在做傳統的潮流媒體,寫稿子、做資訊、拍攝、採訪什麼的,大概三年前的時候,意識到文字是不是會慢慢地被視頻取代,視頻也剛開始成為被重視的一種形式,但當時還沒有做潮流視頻特別好的媒體,所以有想過要轉型(轉向影音)。」

「但後來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當時編輯人挺多的,8-9 個人,他們都沒有做視頻的經驗,突然要轉型對大家太過困難,一個是成本,另一個是編輯們不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思考、做內容,所以我想不如自己出來做。」

「我就來到上海,前半年是和合夥人一起做,當時有個投資人投一筆錢進來,但半年那筆錢花完了,投資人也沒想繼續,所以就和合夥人一起撤出,剩我自己。所以我就把公眾號這些平台先做起來,然後發展成你現在看到的雛形,有固定的節目,中間也來了一些人,到 2018 年底我們大概有 7、8 個人在做內容,有些是朋友介紹,有些是被我們內容、風格吸引來的。」


 

HR:所以員工基本上都是女生?
.

「沒有沒有,女生就那三個常出鏡的,剩下都男生,男生出鏡的少,所以不常看到。」


 

HR:受什麼啟發開始往影音方向發展?
.

「我最早是看 PAQ,英國的一個潮流真人秀,從最早一期我就開始看,四個在潮流圈的男生,做了一檔節目,還挺好玩的又兼具一定的品質,但以我們去年的狀態、人力資源,比較難做出來,一開始試過一次,發現差異挺大的,他們的門檻還是挺高的,一個是他們人多,第二是他們都是懂很多的人,所以效果會很好。」

「所以我就想先從小節目開始做起吧,到今年我才覺得人湊得差不多了,跟 adidas color 那個系列合作了一期,效果還可以,所以就從七月開始,我覺得才算真正進入我理想的軌道,差不多摸索了一年半。」


 

HR:最一開始為何踏入媒體業?
.

「我 07 年畢業的,先做了一年的程式員,覺得有點無聊,枯燥的工作,我腦子是有點胡思亂想的那種,後來朋友做廣告公司,我就在那裡負責廣告策劃、文案,才算真正跟這個行業有點關係。做了 5、6 年廣告,發現廣告創意內容是我比較喜歡的部份。」

「當時也是微信最推公眾號的時候,所以我在那的兩年效果都挺好的,從一開始幾千閱讀量,到頭條都有 5-6 萬的自然流量,沒有任何操作過的,那個時候還挺有成就感的,廣告客戶也多了很多。」


 

HR:AYKES 這名字怎麼來?
.

「最早是想說做一個青年文化的推薦者的角色,slogan 最初是這樣寫的,但因為比較拗口,跟人解釋起來比較空洞,別人聽著不太能理解,今年我們幾個同事就把它變得更有意義一點。」

「剛好那時候在拍一部紀錄片,訪問上海滑板店的主理人黃奕,他開了店以後曾去英國學設計、學攝影,回來之後,他跟我們分享說,現在大部分東方人都還是以西方的審美創作,可以看到很多華人設計師做出來的作品,和西方的感覺、風格都十分相似,因為他們取材於國外的藝術,他認為這樣的作品老外不會認可,就好像你去模仿、套用了不屬於自己的風格,我覺得這話有打中我。」

「我就想,開始做 AYKES 以後,我已經不再像以前搬運國外的資訊進來,所有的內容都是我們直接策劃,完全原創,雖然一開始其實挺吃力的,因為我們有的編輯一畢業就來這兒了,我們慢慢地去教他們如何思考、如何呈現內容,我就想我們別去模仿國外的了吧,做自己的東西,所以才有了現在的 Slogan:」

『Alive Youngster Keeps Eastern Soul』

「用自己的精神去做青年文化,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了解中國大陸的青年文化是什麼。」


 

HR:主要的重點還是放在街頭、潮流這塊?
.

「對,因為青年文化處於一種未成熟的階段,亞文化這樣的(次文化),肯定是小眾的、不被所有人接受的狀態,那也是它獨有的魅力。」


 

HR:舉例來說,英國次文化有龐克、搖滾;美國有滑板、塗鴉、嘻哈;那什麼才是中國大陸代表性的次文化?
.

「我沒看到啊(笑),沒有啊,我們沒有,我們都在學。」

 

https://www.instagram.com/p/BxiyE5oFXu6/


 

HR:是因為發展時間太短嗎?
.

「對,發展時間短,再加上我們的社會比較……傳統吧?像小時候我們玩滑板,家裡會覺得你不務正業,會阻止你做這些事,在國外滑板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還在發展、尋找的一個階段,看哪件事情被堅持下來了,被多數年輕人認可了,就能成為我們的亞文化代表。」

「所以我們也不著急,就慢慢自然地發展形成這樣的東西就好。」


 

HR:近年精品設計走向都不斷向年輕族群靠攏,也經常和塗鴉藝術家、青年藝術家合作,甚至連 Virgil 都進入主流精品品牌,你所說的次文化,是否正在被主流時尚給吞噬?
.

「我認為亞文化是不斷在產生新東西的文化,可能亞文化當中成熟一點的東西會被主流文化認可,會產生些連結,我覺得是件好事,這樣會有更多人參與亞文化,我倒不覺得這會讓亞文化變味,就像 Supreme 和 LV 聯名時,我也不覺得是件壞事,這讓更廣泛的群眾注意到亞文化。」


 

HR:那關於 Balenciaga、Gucci 都在出球鞋,你有什麼看法?
.

https://www.instagram.com/p/B0av-mPiL4T/

「我倒覺得是精品的一種嘗試,他們正在慢慢被亞文化改變、被我們所影響,這也是一種認可,等於連大牌子都在認同這樣的風格和文化,對於消費者和年輕人都是好事。」


 

HR:球鞋文化為何是青年族群或次文化的象徵?
.

「籃球我覺得是 sneaker 文化的一個發源,沒有籃球,就不會有 sneaker 文化發展起來,所以球鞋我認為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要做青年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但已經有很多媒體在講球鞋了,我想該怎麼做出區別,大部分媒體還是以產品的角度講球鞋,我更想從人的角度、穿搭、體驗的角度去講,我們不做評測,畢竟沒那麼專業,我不太想碰特專業的評測,才選擇以我們自己為出發點去介紹。」

https://www.instagram.com/p/BxoMDlLFPAC/


 

HR:那關於題材的選擇,如果有你們不喜歡的品牌要求合作,會怎麼評估?
.

「第一,一定先跟他商量,你來找我們做是認可我們的風格,還是想利用我們的流量去推廣你的品牌,如果認可我們的風格的話,我會以我們的方式來介紹你的東西,這樣我也能接受,至少觀眾也會喜歡;那如過是比較強硬地要我們吹捧他的鞋、產品,我可能就不會接受。」

photo via AYKES


 

HR:目前合作過的品牌有哪些?
.

「Nike、adidas、Asics,大牌幾乎都有合作過,中國大陸的品牌也有,安踏、李寧也都有合作,因為他們都正在找年輕人的點,而我們剛好有這樣的點,合作起來就很合適。」


 

HR:目前成效最好的是哪支影片?
.

「陳冠希那支,不光是專訪他,我們的角度也比較獨特和敏感一點。」

.

「那專訪一開始進來的畫面是四個監視影像,採訪的過程也像穿越來、穿越去的感覺,你可能從螢幕中穿越到訪談的現場,又穿越到他過去的一些素材,所以這支影片的訪問角度和視覺呈現比較特別,在 B 站上、微信上傳播度都很廣,現在上 YouTube 搜我們,第一個出現的也會是這支影片。」


 

HR:採訪過的人物中,你覺得誰是最有內容、聊起來最喜歡的?
.

https://www.instagram.com/p/Brm_nWdFIO5/

「我講個印象比較深的好了,Samuel Ross(A-Cold-Wall* 主理人),他會讓你感受到他是個很有趣的年輕人,他對服裝的生產和了解是會讓你驚訝的地方,他講很多服裝設計的細節、面料、色系這些東西,因為一般主理人可能就講理念、概念性的內容,但他談很多技術面、非常細節的地方,你會蠻驚訝這個主理人居然會跟你談這麼多專業性的東西。」

「他也有強調說 A-Cold-Wall* 不只是做服裝,服裝只是一小部分,他著眼於很大一塊東西,只是以 A-Cold-Wall* 的理念做各式各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他很像是來自未來的一個人(笑)。」


 

HR:你平常的穿搭是比較偏滑板、街頭的風格?
.

「對,我偏好舒服感很強的服裝,可能 Stussy 我買得最多,每季出來都會買一點,除了喜歡設計,主要是他們的面料很舒適,穿起來比較隨性。」

https://www.instagram.com/p/Bz8l15eJeNR/


 

HR:那你認為你們粉絲的輪廓為何?
.

「男生多一些,畢竟這個文化還是男生為主體,大概佔了 80% 左右,因為影片內容的趣味度高,也比較活潑一點,在我們平台可能年輕族群、學生比較多,他們可能是剛喜歡潮流文化、剛喜歡球鞋、喜歡某個明星這樣的族群。」


 

HR:這份工作最辛苦的地方?
.

「最辛苦其實就是現金流,我們怎麼把這公司營運起來,像上半年大部分品牌沒有太多投放,一些拍攝、製作都從 4-5 月開始,那個回款很慢,你去年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今年的還沒進來,搞得我整個人也抑鬱了,只能想辦法去找錢、到處湊,從其它的項目裡面想辦法弄錢出來,精疲力盡。」

「我是第一次開公司,所以還在摸索怎麼做一個合格的老闆,保障公司正常運營之外,也保證我的員工在做他們喜歡的事情,這其實是我的初衷,透過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然後把它做到好。」


 

HR:你有在收藏球鞋嗎?
.

「有上百雙吧。我不太衝動消費,會先看這雙鞋的背景故事或設計師,喜歡的話才會考慮去買。」


 

HR:最喜歡的是哪一雙?
.

「有很多,其中像是 Taka Hayashi x Vans,是一雙 slip-on,鞋面是用毛線織成一個圖案,印地安的圖騰,鞋底是皮製的,那種鞋我挺喜歡的,很特別;還有一雙是川久保玲和 Converse 那雙,有波點的那雙,拿到之後我就很喜歡,自己畫了一些東西上去,就更加喜歡了;Nike 有雙 Sock Dart,之前和藤原浩聯名,後來有出一雙黑金色的,我很喜歡,非常好穿、很舒服;還有王大仁和 adidas 的聯名我也喜歡,我自己買了兩雙,鞋子有很獨特的輪廓和細節。」

Taka Hayashi X Vans Vault Slip-On Lx

COMME des GARÇONS Play x Converse Chuck Taylor


 

HR:你去 sneaker con 有什麼感想嗎?大家就是衝衝衝、買買買?
.

「對,感覺沒什麼人想再去了解球鞋的故事。」

「因為我們小時候,我記得 Jordan 第二次復出的時候,穿了一雙 16 代黃色的鞋,整個前面是全包的一塊皮,中間是一個罩,拆下來以後裡面是金屬的網鍊,燈打下去特別亮,很好看,當時我還在上高中,我就覺得得買一雙來打球,但整個北京就只有兩雙,我騎自行車騎了 1 個多小時到鞋店,買下其中一雙,這雙鞋對我來說印象很深刻。」

「還有 AND 1 太極,那在當時全北京第一雙鞋也是我買的,當時還沒有正規渠道可以買,我有同學會從國外導鞋,進了兩種配色,一個是紅白的,另一個是黑白,我覺得黑白的太極元素特別鮮明,我還記得大概 500 多(人民幣),它整個內靴都是毛巾的,非常舒服。那雙鞋鞋面有兩層,外面一層是光滑的皮革,裡面一層是麂皮,我還記得我自己在上面簽名,然後就有好多人來問我那是哪個球星的簽名(笑),我都沒有告訴別人。這兩雙鞋是一開始印象最深的。」

AND1 Tai Chi


 

HR:你認為過去和現在的球鞋文化有什麼差異?
.

「以前會對球鞋很珍惜,覺得非常寶貴,現在幾乎感受不到這種狀態,就算現在買到當年很喜歡的鞋,也沒有那種感覺了。現在很多人買鞋也都不去了解背後的故事了,而且當時大家也幾乎不會炒賣,你基本上原價就可以買到,只不過會多花點功夫到店上去看,但那個過程其實都充斥著你的情感在裡面,現在就很冷靜,感情層面沒那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