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頭看都築響一的《Happy Victims》,品牌真的在乎消費者的忠誠嗎?
Raf Simons 曾在和 Miuccia Prada 女士對話時表示:「在我學習成長時,我喜歡看到時尚圈會出現全身穿 Margiela、Dries Van Noten、Yohji Yamamoto、Helmut Lang 或 Prada 的人,因為上述都是建立在品牌獨特的態度和文化基礎上。」而日本攝影師都築響一(Kyoichi Tsuzuki)就試圖在雜誌專題上,將位在日本的「忠實粉絲們」呈現出來,進而催生了《Happy Victims》。

回到一切的起點
原來買精品的是「他們」
.
都築響一在接受《AnOther》訪問時表示,「大家總以為,奢侈精品是只給上流社會人士購買的,這些顧客的生活一定是相當奢華高級,住在附帶庭院的大房子裡,養著狗,開著名車,甚至還有馬。」然而,他所接觸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一群人,「拍攝那些年輕人時,我意識到某些人購買衣服的方式就如同收藏家一樣,這讓我覺得,或許品牌的真正消費者其實不是那些很有錢的人,而是願意犧牲生活品質進而獲得品牌最新系列的人們。」
為何稱其為「受害者」?因為他們往往住在坪數不大的小套房裡,將每月為數不多的薪水花在喜歡的牌子上,書中便寫道,「雖然過著時尚粉絲的生活,他們並不富裕。事實上,這些人住在很小的地方,省吃儉用買下服飾,卻沒有什麼美麗的地方可去。」

多年下來,都築響一探訪了近百人的家中,試圖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以及為何選擇了這些品牌來表達自己,然而,用我們現在的角度回頭欣賞,這是沒有品牌贊助、公關行銷、流量算計的難能可貴,呈現出來是貨真價實的「心甘情願」,從 1999 年四月到 2006 年八月,成為了《流行通信》上連載時間最長的專題。

A magazine curated by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途中也有一插曲是,都築響一也曾受到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合作邀約,在 2004 年《A Magazine》的首刊中裡頭就有這麼一篇幅寫道:「我(都築響一)是在東京出生長大,現在仍在此生活。我正持續為日本時尚雜誌做一個紀錄專題叫做『Happy Victims』。大概四年多前,我遇到一個在精品店舖上班的女孩,她也是一名 Margiela 收藏家,再她的文章被刊登後(如上),日本的 Margiela 辦公室就詢問我是否有興趣拍惠比壽的店。而『Happy Victims』專題仍持續進行中,我每個月都必須找到新的『Victim』。」爾後 2018 年 Martin Margiela 巴黎的時尚回顧展中,設計師本人也再度使用了「Happy Victims」的概念,將眾 Margiela 系列隨意擺放在房間裡。







「未受到認可的時尚愛好者」
.
如今隨著 Apartamento 再版《Happy Victims》,都築響一也與《AnOther》雜誌分享當初是如何找到受訪者,以及他對 Happy Victims 的見解:
「時尚產業竟把這些最忠實的消費者給藏起來了?這點真的很怪,也是我堅持這項目的動力。」—— 都築響一

「我記得一位年輕的僧侶,他是 Comme des Garçons 的狂熱粉絲(如上圖),也收藏了很多 Comme des Garçons 系列。當我來到他房間時,牆上貼滿了海報、傳單和邀請函,」都築響一回憶道,「我問他,既然花這麼多錢在這品牌上,是否有被邀請參加活動過?答案是沒有,無論他花了多少錢買 Comme des Garçons,他從沒被受邀,而那些紀念品邀請函是他去拍賣網站上找來的。」(ps. 這位僧侶的姊姊也是 Comme des Garçons 的愛好者。)
都築響一表示,要找到合適的受訪對象並不是件容易事,新興品牌或許會給予協助,但老牌相當排斥,「我的受訪者從未受邀參加活動,所以即便我到活動現場也找不到合適的受訪對象。」都築響一覺得,品牌只想跟那些「符合他們想像的客戶」合作,進而忽略了這些忠實的客人。

「幫助我們最多的人,其實是店員,但在時尚產業裡,銷售人員往往處於階級的最底層。他們薪水最低,但仍會去購買每季最新的款式。能看到這個由低調的藏家以及會買自己精品店員所構成的小世界,非常令人著迷。」都築響一結論道,「若無他們的貢獻,時尚根本不會存在,但這些人卻從未被品牌認可,也從未被真正歡迎過。」
花這麼多錢在衣服上不覺得很蠢嗎?
請收起你的偏見
.
或許這些人延續了 70 年代的 monomaniacs(物件偏執狂)的概念,但比起穿追隨流行、被人崇拜,他們更專一,更有想法。
吸引都築響一的是他們的「熱情」,他也曾表示,「最讓我著迷的是他們的『失衡』,雖然我們常被教育說培養興趣之餘也必須顧及生活,像是 30% 的收入要繳給房租、20% 是生活伙食開銷…等等,但有些人沒有,他們將 80% 的收入花費在興趣上,我覺得非常吸引我。」
「雖然這聽起來會有點蠢,但這是一種能量展現,平衡的人生不會帶來熱情,正是他們這種『失衡』吸引著我。」
「試想一下:一個非常小的房間,這個人並非富有,但他將全部的錢都花在書上,小小房間都塞滿著書,你不會說這人很笨對不對?但假如這個房間都塞滿 Comme des Garçons 是否就會覺得很蠢?這是我們的偏見,把錢拿去買書比買川久保玲要看得順眼,可一切就是等級制度的問題,彷彿書是在最高等級的位子、然後是唱片,時尚則被安排在最底層,但這其實都一樣,只是看你的熱情是什麼。」若有興趣購買可以點此 >> Happy Victims, Kyoichi Tsuz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