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凱洛的末日日常》:在終將死去之前,只有上班才能讓我感覺活著

當你知道世界末日再 7 個月後終將到來,這時候你想怎麼活著?這個命題在 Netflix 迷你動畫劇集《凱洛的末日日常 Carol & The End of The World》(後面以《末日日常》簡稱)中,成了真正肉眼可見的未來——一顆名叫克卜勒 9C 的神秘星球正在向地球襲來,像是一個高懸在天上的末日倒計時器,大多數人選擇了奉行享樂主義,凱洛卻只想要能夠繳貸款帳單。

在終將死去前,尋找「什麼叫做活著」的答案
.

「我意識到,如果我知道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我不會想去旅行、高空跳傘,或者在街上裸著身體跑步——我只想要繼續工作,繼續讓某件事分散我的注意力,而不是想著一切的尾聲。」《末日日常》創作人 Dan Guterman 告訴《Indiewire》。Guterman 曾參與《廢柴聯盟 Community》和《瑞克和莫蒂 Rick and Morty》製作和編劇,而《末日日常》則是他第一個領銜的作品,是在一片混沌和恐懼之中,獻給日常與規律的情書。

不同於多數末日題材的影視作品,《末日日常》的主角不是什麼大隱於市的退休科學家,或者體現出人性價值的小鎮英雄,而是一位名為凱洛的中年婦女。她安靜、平凡、沈穩、尷尬,甚至有點邊緣;她喜歡收集陶瓷老鼠雕像,是忠實的惠妮休斯頓粉絲;關於早已不復存在的正常生活,她最想念的是「資源回收,儲蓄給人的成就感,還有美國連鎖餐廳 Applebee’s」。於是伴隨著演員 Martha Kelly 平鋪直述的配音,我們跟著凱洛登上了她探索「不再是日常的日常」的奧德賽之旅。

當企業辦公室成了人類末日史詩的最佳場景
.

即使擁有絕對的自由,總會有人感到無所適從,凱洛是一個例子,但她不是唯一。在集體生命最後的日子裡,當金錢不再有意義,當沒有生涯需要經營,你或許認為追逐心跳極限、尋找內在靈性,或者醉生夢死會是顯而易見的答案;但仔細一想,比起與時間賽跑、完成口袋清單上的每一件任務,只是希望能在天翻地覆的世界中,找回穩定規律並從中獲得一絲療癒,其實也並不是什麼超乎想像的願望。

而「The Distraction」就是為此而生。主角凱洛隨著命運的步伐來到了一個沒有名字、不知為何而運作的會計部(此時世界已無需貨幣),只需一眼就知道這就是她的夢幻歸屬地。在這裡,人們朝九晚五且熱愛加班,就算不知道意義也依舊勤懇地做好份內工作,彙集了企業文化中最沈悶、呆板、不帶感情的精髓之處——直到凱洛加入,並按照自己的人性直覺做出了一點點的改變。

到最後,我們擁有的只有彼此
.

這部獻給「社畜」們、收穫 100% 爛番茄指數的作品,用短短十集探討了生存主義,最後邀請你自行在空白處填寫答案。「我們不想要做一個只是關於喜劇或科幻的節目,或甚至一個由劇情所驅使的節目。我們想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質地之間取得平衡——幽默與悲傷的,甜蜜、超現實和憂鬱的。」Guterman 說。

從父子關係、姐妹關係,到失物招領處衍生的許多迷你故事,《末日日常》是凱洛的故事,卻也接納了她身邊更多角落的故事——她的家人、同事和僅有幾面之緣的人們與眾不同的生命課題,以及對他們來說快樂與轉機的不同形狀。然而諷刺的是,儘管時而暖心且充滿希望,《末日日常》不讓你忘記,生命本是無常的,無論今天你抬頭是否能看見克卜勒星球,還是倒數器只是隱形存在於我們之間。

在第一集的開頭,凱洛做的惡夢中不是關於彗星撞地球,而是被孤獨、隔離,和人生旅途由列車長說停駛就停駛的無力感所窒息。比起承認束手無策,《末日日常》相信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活著,然後如果幸運的話,在一群人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無論那是在電音派對,或者辦公空間。

如《AV Club》影評 Jenna Scherer 所寫下的:「就核心上來說,這是一部充滿耐心且引人深思的劇集,講述著生而為住在群體之中的人代表著什麼——我們把注意力給了什麼,我們虧欠彼此什麼,還有最重要的,我們虧欠自己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