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關於《艾蜜莉在巴黎》,有些話我們不吐不快

其實最初看完《艾蜜莉在巴黎》預告片後,已經可以大致預期片中會包含什麼樣的 Cliché,如身在巴黎的女主角絕對會從事時尚產業,然後巴黎人很難搞,女主角整天周旋在很多男人身邊,諸如此類。實際看了影集後,即便某些劇情相當容易預期,其中仍有部分細節蠻值得我們考究(與闢謠)。即便目前網路風向仍好評(多半來自觀眾)大於負評(來自追求事實合理性的專業影評)。

即便有部分人士認為這不過是一部影集,為何要對它如此認真,難道不能笑笑就好?事實上,每部作品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與價值,不管是純娛樂或是本身運用許多文本探討,都值得我們有意識地去討論。因此,藉由本文,特地統整出一些劇中不合理/部分合理的劇情,與大家一同分享。

(編按:本文為曾於法國長居的編輯以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單就看完影集後以個人經驗分享為主。)

 

(本文有雷,請斟酌服用)

 

01. 法國生存指南:不管懂不懂講法文,先問候一聲 Bonjour
.

看到艾蜜莉不發一語直奔進麵包店,衝著賣麵包大嬸大講英文,我腦海立即浮現當年陪著友人到拉法葉百貨,看見一旁巴黎櫃哥被中國遊客用中文狂噴的畫面。

的確,法國人對於懂跟不懂法文的人有兩套標準(講得溜不溜又是另一個層次)。身為法文初學者,即便在語言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有件事我們都能夠從自身做起,便是「尊重」。

一聲簡單的 Bonjour,能讓你在法國生活體驗有非常大的改善,其實這個動作不僅是購物,甚至在公寓或是在公司辦公室遇到認識的人,一句問候都能大大改變他人對你的態度。

你尊重他人的存在,他們也會尊重你的存在。

Ps. 這是非常理想的情況,但還是建議把法文往死裡唸比較實在

https://www.instagram.com/p/CF1RAX7Hia3/

 

02. Emily 劇中真的住傭人房?
.

從艾蜜莉開窗的景色判斷,劇中她所住的附傢俱公寓落點巴黎第五區的萬神殿旁的 Place de l’Estrapade(暫譯:吊刑廣場),也是巴黎最古老街區拉丁區的所在地。簡單來說,就是治安良好也很貴的區。而這是 Emily 在劇中所住的傭人房(Chambre de bonne)。

而這是現實中巴黎的傭人房。

Photo via De Ferla

傭人房最早出現時間可回溯自 19 世紀前期,當時法國社會階級分隔明確,傭人禁止與主人睡在同一層樓,所以房間位置幾乎都被安排在高層。而傭人房的特點是空間狹小,基本上只會安排一個小的爐鍋跟洗手台(通常也是早上洗臉刷牙的地方)。廁所則是被安排在該層樓走廊上與他人共用,今日巴黎公寓的傭人房多被改造成專給學生租賃居住。

所以原則上,艾蜜莉住的不是傭人房,而是一間三房帶傢俱的公寓。稍微查了下,目前第五區這類型公寓租金約落在 2000 歐元(台幣68,000)上下。

 

03. 在巴黎,你不會看見有人穿得像艾蜜莉
.

在巴黎,路人穿搭原則上都以深沈黯淡的顏色,像是各式色階的黑、灰、深藍等等,基本上不太可能會看見帶著明亮色塊的穿搭。(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因為會被搶啊!)

綜合目前可見的評論,造型受到抨擊的頻率頗高。在先前文章中提到,本劇造型師 Patricia Field 過去也經手許多膾炙人口的影劇造型,只是在本劇中所呈現的,似乎會令人覺得艾蜜莉跟 Mindy 與當地路人活在平行時空。

作為法式風格代表,巴黎老闆 Sylvie 的造型相當可圈可點,劇中造型多半使用極簡線條與運用深沈如深黑、橄欖綠、海軍藍等顏色,穿著品牌如 Rick Owens 跟 Yohji Yamamoto。脂粉未施卻也能靠造型塑造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氣場(用法文來說,就是 je ne sais quoi)。

 

04. 艾蜜莉與包包的距離
.

每當看到艾蜜莉與 Mindy 在公園或是餐廳聊天時,坐在螢幕前的我們,都不禁替她的包包捏了把冷汗。心想:「如果是現實中的巴黎,她的包包大概不出 5 分鐘應該就會被偷走吧。」

EMILY IN PARIS (L to R) LILY COLLINS as EMILY and ASHLEY PARK as MINDY CHEN in episode 101 of EMILY IN PARIS. Cr. CAROLE BETHUEL/NETFLIX © 2020

台灣良好的治安其實是兩面刃,不是說壞事不會發生,而是可能性相對低,也讓人們容易把台灣生活當作在外生活的一切準則。簡言之,生活在外就是小心謹慎,因為偷搶拐騙的方式有百百種。

 

05. 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艾蜜莉
.

艾蜜莉在劇中汲汲營營地創造一條條 IG 貼文,試圖被網路上廣大陌生人喜愛,看到她每說幾句話不脫社群策略,與其說《艾蜜莉在巴黎》令人嚮往,倒不如說,它試圖反諷當下這個世代所謂的「理想生活」。

某一幕,當 Sylvie 要求艾蜜莉刪除她已經累積幾萬粉絲的 IG 帳號時,艾蜜莉便回說:「在這個城市裡,如果沒有 Emily in Paris,我不知道我是誰。」IG 便是她與這個陌生城市的連結,少了動態牆與濾鏡,她在這個城市裡什麼都不是。也點出眾多人以 IG 維生的大眾的不安感。

事實上,普遍法國人挺喜歡批判、質疑所有既定存在的事務,多半人到了當地接受一番文化洗禮後,了解到過去我們相當習慣「討好他人」,也就是藉由得到他人得認可進而找到自身的價值,而在了解到討好本身不帶有任何意義,真正擺脫世俗的價值觀後,也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06. 其他的吐槽點
.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影集中美麗乾淨的巴黎街景也令人存疑,路上的垃圾與牆上的塗鴉消失得一乾二凈,這也是為何 《巴黎人報》(Le Parisien)會表示:「好歹也該在路上放一些垃圾吧?我都不認識我們自己的城市了!」

某一幕,當艾蜜莉正坐在位於巴黎第六區(Saint-Germain-de-près)的花神咖啡廳(Café de Flore)時,這時大學符號學教授 Thomas 便搭訕艾蜜莉,用自身對花神咖啡廳的瞭解,把艾蜜莉騙上床。

花神咖啡廳跟一旁沒被拍進的雙叟咖啡廳(Les Deux Magots)是觀光客景點,當地人要喝咖啡也不會選這兩個點,因為貴又難喝(大概是一般咖啡廳的 1.5 – 2 倍價錢),甚至 Thomas 是大學教授,應該投當地大學裡面要價 1 歐的咖啡機,或是在超市買即溶包就滿足了。

Café de Flore, photo via TimeOut

順帶一提,在第一季中,艾蜜莉從沒搭過地鐵,她踩著高跟鞋走遍巴黎的石子路,除非她的腿天生神功護體,不然原則上也是不可能。然後,劇中因為艾蜜莉不會講法文,所有法國人跟著自動切換英文模式也是都市傳說(甚至艾蜜莉不在場時彼此也用英文對話?)。

 

07. 所以,到底值不值得花時間看《艾蜜莉在巴黎》?
.

打從一開始,艾蜜莉就未嘗試或付出努力了解當地風俗習慣(甚至連法文課都沒上完),只想著這城市的美好浪漫,法國人都好冷漠好沒禮貌等等(以下省略)於是艾蜜莉拒絕所有身旁事物的運作模式跟邏輯,宇宙終會順從她的意願,得到一個完美結局。套句艾蜜莉的劇中名言:「只要一直裝,直到達到目標就好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即便多半影評就事實合理性來評斷這部戲的好壞,但綜觀來說,這部影集相當成功。

一季 10 集,片長 30 分鐘,透過將與現實不符的謬誤和美法間刻板印象的拼湊,《艾蜜莉在巴黎》在上線前即具一定的討論度,而今日爆紅靠的不是一面好評,而是刻意為之的劇情安排。

畢竟一部影集想激起討論,這些謬誤與刻板印象便是絕佳的催化劑,甚至可以保證,之後第二季上線,也會帶來同等效應,在當今社群時代也是聰明之舉。很多人罵歸罵,劇情荒謬歸荒謬,相信屆時第二季上線後還是會繼續看下去(或許除了法國人外)。

https://www.instagram.com/p/CGK0DFmHY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