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七龍珠》的能量波被他變成立體畫作 — 專訪日本藝術家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

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1984 年出生,當父母都是設計師,可想而知「創作」這件事情對他而言有多麼重要。不能說耳濡目染,但山口歷確實受到父親「不模仿別人」的哲學所影響。雖說小學開始接觸藝術課程,但真正開啟大門的是因為梵谷的《向日葵》,可創造出原創作品到成為真正藝術家的過程對他來說是如此的艱難。如今的山口歷在台北舉辦了生涯最大的個人展,所以該如何成為一名藝術家?要如何做到原創?以下是我們與他的訪問內容:

 

Heaven Raven(以下簡稱 HR):很感謝你接受我們的採訪,可否向讀者介紹一下你自己。
.

山口歷:「我出生在一個父母都是時裝設計師的家庭,因為他們的關係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美國普普藝術(Pop Art)和其他形式的藝術。我父親在一家叫 Ozone Community的 公司參與成立 Ozone Rocks 和 Hysteric Glamour 等品牌,所以他每天幾乎都很忙….。父親回家時我都會仔細聆聽他所說的一字一句。」

藝術家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

「就在我高中(因抽菸)被停學的那天,改變了我的人生。那天母親帶我去 SOMPO 藝術美術館,我仍記得那天梵谷《向日葵》帶給我的啟發,真跡跟以前在學校完全不一樣,即便已過了 100 年,它仍像剛完成般,每一觸都栩栩如生。油彩的光澤、顏料的厚實和質感的層次都躍然於紙上,我站在那整整 30 分鐘。這張畫比我想像的還要偉大,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真實的藝術作品』。」

 

「以前當父親的家人都還年輕時,他經常與他們談論對製作事物的態度,他的口頭禪是 『我要找的表達的是原創,我不模仿別人,我只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 。』」

 

「在那之後,我決定申請東京藝術大學,但我不擅長指定主題創作。我個人覺得,藝術應該從自己的觀點和潛意識出發。我一邊思考也在想如何打破框架,在第四次申請失敗、身旁朋友大學都已畢業工作時,看著朋友與自己的差距越來越遠,我也開始越來越沒自信。所以我決定搬去紐約,我相信可以在那盡情的展現藝術。」

「我先是在那邊做了五年的藝術家助理(畫插畫),雖然自己的畫可以賺一點錢,但不夠,所以我也去肉店兼職當屠夫,隔壁還曾是尚-米榭·巴斯奇亞( Jean-Michel Basquiat)的工作室,給我一種代表什麼的感覺,當我沈浸在工作和畫畫時,十年也已過去,因為簽證問題所以我無法回到日本。到了 2020 年,因為 PARCO 美術館和 +81 Gallery 的展覽我才回到日本,我為西武百貨創作了一幅大型壁畫,終於,一切從這裡又重新開始。」


 

HR:你在紐約的生活有過什麼掙扎或艱難嗎?
.

山口歷:「你或許會想藝術家在紐約,想必很光鮮亮麗,但事實上是完全相反。我覺得應該全世界的藝術家都是如此(笑),我們都是這樣的,看起來很華麗,但每天就是一直在工作,每天都是家和工作室之間往返,每一天都是戰鬥。當你克服了一個障礙,下一個總是更高更難,但必須說,GOLDWOOD ARTWORKS 工作室的成員對我來說很重要,除了創作外,每天都會有一些讓你感動的時刻存在。」


 

HR:你覺得紐約特別在哪?有什麼是你覺得人們需該留意的特質?
.

「紐約是文化大熔爐,第一眼雖看似開放,但群體之間相對封閉,需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信任關係。即便是和在紐約的日本人一起相處,我也覺得相處下來感覺不太一樣,更別說藝術家之間還會相互競爭。」

「雖然我不少藝術家朋友,但我覺得和爵士音樂家、DJ、嘻哈歌手、髮型師相處下來更舒服…,剛來紐約的頭五年,我還沒認識像那樣的朋友,別人常對我說藝術家若沒創作出承先啟後的作品便無法生存,我雖然清楚這點,但當中影響我的藝術家和作品沒人會去用文字去解釋它,可即便沒有語言,即便求助無門,我仍相信真正的藝術作品是在框架之外與我有共鳴的事物。」(編按:山口歷先生很喜歡著名爵士樂鋼琴家 Robert Glasper)

.

「然而有一位玩音樂的朋友提醒了我,在視覺表達上,我們也理所當然地去解析過去,欣賞著前人所留下的,並以此為基礎創造出新的東西,延續到下個階段,這是再單純不過的事…。我認為藝術需要即興,也需要理性和技巧。當代爵士被稱作即興創作的藝術,換言之,具體派(Gutai)也是一個探索不同表達方式且不受觀念束縛的形式。當然,嘻哈的 freestyle 是如此,我自己的書法和油畫也是,我相信即興創作有著超出想像且言語無法解釋的存在。具體派的領導人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和他的父親也共享著同樣的哲學理念『不要模仿他人,創造從未見過的事物。』」


 

HR:你的作品看起來很像強大的能量波動,這與你曾想當漫畫家有關嗎?
.

「我其實沒想過當漫畫家,因為在第一次看到鳥山明(Toriyama Akira)的作品後我就打消這念頭了。但我確實有思考要如何做出吸引人的作品,想著哪天能畫出像孫悟空那樣人人都喜歡的角色。以前在小學時,我最喜歡看《七龍珠》,回想起當時看到悟空 1991 年第 No.21-22 期超級賽亞人的封面,我還是覺得超級酷。」

(那時悟空還在那美克星打弗利沙、《幽遊白書》幽助第一次看到藏馬…), photo via PTT

「我記得當時有被悟飯變成第二代超級賽亞人給震驚到,或許他當時身旁的能量波動影響了我現在的風格。但其實這部分有很多例子,山口飛翔先生有一次曾說我的作品像閃電,而我在 IG 和 Ataru Sato 聊件事時,他說閃電很像深海的生物。然後,草莓的切面和樹根也像閃電。那時我意識到說,我想呈現的是那種自然界中很基本的但人們常忽略的能量波動和超自然現象。」

山口歷《MÖBIUS NO.19》


 

HR:您曾提過「OUT OF BOUNDS」系列是受岡本太郎一句「可以拓展更多」所啟發,可否和我們說一下這故事?
.

「當時是 2015 年,夏天剛到,我走在布魯克林 Bedford 大街上,突然有了梵谷和白髪一雄的筆觸從畫布上飛起變成 3D 的畫面。我幻想著這概念在一個超大型藝術展場中,和剛來紐約的中西伶(Rei Nakanishi)分享,並以此嘗試創作。我們經歷了無數嘗試和失敗,彷彿在無人之境努力尋找前所未見的奇珍異寶般,終於在 2016 年,『OUT OF BOUNDS』誕生,筆觸被轉換成立體,且不再限於四方畫布之上。」

「當時我心想,我終於有了自己的一件『正宗原創』。那些沒有歸屬、我對日本家人的思念還有充滿遺憾的日子都成為我打破框架的動力,透過藝術,我把對我來說很負面的東西轉化成了積極的能量。」


 

HR: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顏色組合?特別是藍色?
.

「化悲憤為力量的概念我也運用在顏色上,來到紐約後每天想著變成藝術家,就有『做自己想做的』想法。當時,就是直覺行動,我決定以藍色為基礎創作,可能是天空、可能是大海,或者是我回不去的日本,當回憶起家鄉,往往有著藍色的回憶,但也可能是我單純喜歡藍色。」

山口歷《MÖBIUS NO.20》


 

HR:你會想透過作品傳達什麼訊息?
.

「我的主題是創造沒人看過的事物,如果可以我會希望透過作品改變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其不是能靠單靠一人的力量就做到的,我想告訴大家,想超脫常識的邊框束縛是可行的,你可以藉此看到更多世界不同的樣貌。」


 

HR:你曾因看到《向日葵》的真跡而受啟發,但如今有許多年輕人會選擇在手機上觀看藝術而非進去美術館,你怎麼看待這點?
.

「社群媒體儼然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於粉絲數和按讚數會被量化,大家往往會直接用這點來下定論,我其實在 IG 上看過許多很不錯的作品,但實際看到本尊後卻不怎麼好,使得人們處在一個比過去更困惑的世代。」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我每天看展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可若有時間我仍會親自走一趟去感受藝術給我的感覺,珍惜作品給我的啟發,那可能會跟我第一次看到《向日葵》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我希望人們能親自體驗一下我們的作品,而不是『這已經在 IG 上看過了。』」

山口歷《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 NO.1》


 

HR:時尚界過去曾說社群扼殺了創造力,就藝術層面來說,你覺得用社群有什麼利弊?
.

「我不確定這樣說法是否適用,但滿意當前現況的藝術家我覺得沒有很多。很不幸的是,我覺得很多藝術家都在走與原創完全相反的路,他們更看重藝術家的身份而非創作,基於我們處在一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圖像也越來越普遍,進而造成大量的複製。為了防止自己這樣做,我盡量不去看別人的貼文。」

「我個人堅信,如果你夠有自信,就應該善用社群。」


 

HR:可否跟我們聊聊台北展?「畫龍點晴」的主題從何而來?
.

「以前有項作業是以四字成語為主題進行創作,當時我覺得很沈重,很難選擇,後來我很羨慕坐在旁邊的同學選了畫龍點睛這成語。」

「在台北展前,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我的作品比喻成一條龍,日本也有一樣的成語 Garyū Tensei(画竜点睛),意謂著『當眼睛被畫上後,畫中的龍就會破牆飛升』,感覺『OUT OF BOUNDS』和它有點關聯。畢竟,龍是非常有趣的主題和神話角色,在東方祂被視作神靈,但西方則被看作惡魔的使者,相同的事物卻有不同的解釋,這也是一種現成的思考方式,就像過去人們看到雲想到龍的存在那樣,我想透過流水、波光、朝夕..等,展現不同的能量律動。」

《PROMINENCE》系列


 

HR:你會給仍在納悶自己是否該申請藝術學校的人什麼建議?
.

「基於我沒上過,所以我不能去否認藝術學校。我曾很想進入東京藝術大學,也因此在補習班上了很多相關課程,那時我覺得那些知識和基本訓練非常的有意義,但我現在覺得成就現在的我是浪人時期(剛到紐約時的那五年)。」

「藝術學校不是絕對,如今所謂的藝術和正確答案是要多少有多少,對於那些你還在摸索的年輕人來說,我會希望你去追求『從未見過的作品』和『原創表達』,我覺得這比成為藝術家活下來更重要,當然,還是必須重申一次,我沒上過藝術學校,我由衷希望大家都能變成很棒的藝術家。」


【MEGURU YAMAGUCHI: 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

展期:2022 年 10 月 29 日 – 12 月 18 日
地點:亞洲藝術中心(台北)|台北市樂群三路 128 號 1F(國票金控大樓)

 

Photo by Asia Art Center and Meguru Yamaguchi (Goldwood Art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