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木下孝浩談《LifeWear》:做雜誌最大的禁忌是,讓主編沒興趣的人出現在雜誌上。

日本生活風格雜誌《POPEYE》前總編輯木下孝浩,於 2018 年離開 Magazine House 震驚出版界,隨即進入 Uniqlo 母公司迅銷集團擔任創意總監,從不用智慧型手機的他,立馬被公司配了一支(他開玩笑以「殘念」形容此事)。時隔一年,他為 Uniqlo  打造品牌雜誌《LifeWear》終於問世。

  • 首期以「源自功能的美學」(New Form Follows Functions)為題
  • 匯集 120 頁內容
  • 中英雙語
  • 僅兩位編輯
  • 耗六個月打造
  • 全球發行量 100 萬本
  • 全台店舖、誠品、小日子商號、禮拜文房具現正免費索取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UNIQLO Global(@uniqlo)分享的貼文

關於雜誌內容我們已詳盡地在先前文章介紹過,亦可參閱電子版。閱畢不知你我是否有相同的感受?

這位 7 年前將《POPEYE》從小眾次文化族群推向大眾的男子,現在正把大眾的 Uniqlo 帶向高端風格人士的視野,邁向全球。

比起《POPEYE》的雜(是好的雜)與龐大資訊量,《LifeWear》更偏向《KINFOLK》的極簡與生活化。相較製作《POPEYE》,他坦言:「其實創意的發想與做事的方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次做《LifeWear》,主旨即是希望讓大家理解 LifeWear 與 Uniqlo 的哲學。

photo via Uniqlo LifeWear Magazine

photo via Uniqlo LifeWear Magazine

昨日(10/5)應品牌之邀,木下孝浩再次來到台灣,親自為大家解答所有關於這本雜誌的所有疑惑。

我們將座談與專訪內容整理為以下三部分:第一聚焦於雜誌,第二木下孝浩長年以來的編輯經,第三木下與 Heaven Raven 的面對面對談


 

 

一、關於《LifeWear》雜誌:木下孝浩將為你重新定義 Uniqlo

.
1. 何謂 LifeWear?
.

木下孝浩:「很難回答……我認為服裝不應帶給人們壓力,服裝是讓人們生活更豐富的配角,主角永遠是『人』,而非衣服,這是 LifeWear 想帶給大家的精神。」

2. 主題「源自功能的美學」
.

「這是 Uniqlo 19 秋冬很重要的主題,源自知名設計師與建築師所提出的概念,主要是將原本以裝飾性、美觀為主的產品,加入機能與功能性,所以新一季 Uniqlo 的產品也是著眼於功能性,以後也會以此為基調,於每一季再注入新的元素在裡面。」

「我想台灣的各位一定也很了解日本文化,50 年代的設計大師柳宗理,便是以功能性為主去設計傢俱,我們這次專訪,特別拜訪柳宗理工作室,訪問他們對於設計、機能性、用戶等各方面有什麼新的概念。」

柳宗理工作室專訪特輯 photo via Uniqlo LifeWear Magazine

 

3. 是不是內容越多素人,就越文青?
.

「我覺得做雜誌最大的一個禁忌是,主編選擇自己沒興趣的人出現在雜誌上。」

「例如非常有人氣的名人,或 Instagram 追蹤人數很高的網紅,若長期以這種標準來選人,你的內容及調性會慢慢走偏。」

「我在編輯雜誌,選擇受訪對象時,會選擇我欣賞的人,不論是他從事的工作、行為或思考方式,讓我覺得很有魅力、想持續關注的人,才會成為我拍攝或採訪的對象。那這次,要在世界各地找對 Uniqlo 百分之百理解的人其實不容易,但我們不會選擇平時完全不穿 Uniqlo 的人,而是認同我們理念、與我們生活風格較為接近的對象。」

4. 最喜歡的單元是…..
.

「都喜歡(笑),但我對費德勒的採訪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們為了這 30 題,團隊特別飛到蘇黎士進行專訪,他是一個非常紳士的人,對我們每個人握手寒暄,甚至對小助理他也會自己搭話。其中有問一題是他是否有什麼喜好或是收藏,我們以為像他這樣的球星,會是收集手錶、藝術品、古董之類的,但是他回答:他在收集貝殼和樹枝,這真的很帥。所以以後有人問我收集什麼,我也要說我在收集貝殼。」

費德勒 30 題快問快答單元 photo via Uniqlo LifeWear Magazine

 

5. 大家都說紙本將亡,沒有,你夠強就沒這回事
.

「目前這本《LifeWear》Magazine 的印刷量已經達到100萬本,也在業界掀起話題,這是在現代數位時代很驚人的數量。」

「我沒有否定數位的意思,數位媒體絕對還是有它的優勢存在,但我在做《LifeWear》的時候,其中最想達成的事,是希望創造能夠讓人保存起來的東西其實也因為長年做雜誌的經驗,我覺得親手翻開雜誌、閱讀它、吸收資訊,這樣的過程與閱讀經驗,和單純看數位的文字,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像上週我在 Netflix 上看比爾蓋茲的紀錄片,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不斷地大量閱讀書籍,非常厚重的那種書,像他這樣的資訊天才也是從紙本獲取知識的,所以紙本的魅力與影響力還是存在的。」

他特別提到,現在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好的雜誌一定能留下來。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via Uniqlo

.
6. 做雜誌,是生活的一部分
.

「其實做雜誌,對我來說,已不算在我的工作範疇之中,因為做雜誌就是我的生活,一年 365天、24小時,我都在想怎麼做雜誌。」

我不把它視為一項工作,當作工作一定會覺得很辛苦,而我把它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當作我的習慣,這樣(面對雜誌的)想法會比較不一樣。」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via Uniqlo

.

 

二、關於編輯:若木下做的雜誌是編輯教科書,那以下幾點將是編輯聖經

.
1. 不要預設讀者想看什麼,內容產製者,你就是領導者
.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設定目標消費族群,一般而言,多數雜誌會針對目標讀者去設計內容,但我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做雜誌,我希望把大門打更開,讓更多人可以關注我想呈現的議題,我一直以來做雜誌都是秉持這樣的理念。那這次在《LifeWear》也一樣,我呈現的是大眾文化,而非特定族群。」

消費者往往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是由設計師、內容產製者領導他們,讓他們找出真正喜愛的東西。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via Uniqlo

 

2. 人人會 Google 的世代,編輯存在的意義?
.

「正因為我們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所以更需要編輯的存在。」

「大家都能輕易掌握各種資訊、各種知識,但這些東西有沒有經過整理,有沒有經過編輯的組織,才真正決定了這項資訊是否有價值。」

 

3. 套句都築響一的話:我發自內心認為,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
.

「以前在 Magazine House 工作時,有經手《POPEYE》、《BRUTUS》,當時我的前輩告訴我很重要的一件事,也影響我很深:

『不要開會,重要的事情,一對一講。』

這非常重要,人一多就想用會議解決事情,但事實上這樣不見得能找出解決方法,一對一反而容易將意見果斷地決定,有些事主編能決定的就自己決定。」

「而且我的編輯團隊都會儘可能減少人數,猜猜看我這本雜誌有幾個編輯?兩個,就主編我本人和另一位編輯,下一本會再多加一個人,未來目標就維持一年推出 2 本雜誌。」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via Uniqlo

.

 

(三)與 HR 的極簡(短)專訪

.
1. HR:您本身即是「品味」的象徵,但每當有人被問到「最喜歡的品牌」時,若回答「Uniqlo」,說實話似乎還不足以代表好的品味或個人風格,透過《Lifewear》,你希望 Uniqlo 成為品味人士一致認同,生活不可或缺的品牌嗎?
.

木下孝浩:「其實不必刻意把 Uniqlo 塑造成一種時尚品味的象徵。我覺得當大家打開衣櫃的時候,Uniqlo 是很自然地融入在你喜愛的衣物當中,我就認為這已是很好的現象了。」

「不論是時尚、品味還是風格,這種東西實在是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畢竟服裝終究只是陪襯、裝飾人的一種存在而已,所以如果在某個人眼中,Uniqlo 足以代表他的風格,能代表他的品味,那 Uniqlo 的衣服,就是有品味。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by Heaven Raven

木下孝浩:「像你身上的衣服我覺得非常好看,方便問這是哪個品牌嗎?」

HR:上衣是古著,卡其褲是 Uniqlo。
.

木下孝浩:「(笑)像你這麼有品味,很時尚的人,也能在日常搭配我們的單品,那對我們 Uniqlo 來說,就是達成了最大的目標了。」


 

2. HR:本季時裝週很多設計師都在重新探討「風格」,「人」永遠比服裝更重要,而《Lifewear》也很重視這點,不過,您認為現在年輕人真的有風格可言嗎?
.

木下孝浩:「我覺得年輕人,不管哪個世代的年輕人,一定都是想成為別人眼中亮眼的存在,想透過身上的每個細節表彰自己的存在感,這是無法避免,也是很自然的。」

「但在歲月的歷練以後,人會漸漸體悟到自己的品味,找到自己的風格,這要經過一定的沈澱和時間的歷練,一個人的主角,才會從服裝的表象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年輕的時候,多少讓衣服走在前面,這在所難免。」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by Heaven Raven

「像我自己年輕時,20幾歲時,也非常關注流行趨勢,一出什麼新品,我就想把它穿在身上,非常盲從潮流,像當時日本很多知名品牌,我都經常關注他們的進度,而且當時的頭髮也很潮,只能說…..我真的還蠻年少輕狂的。」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了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所以我平常就穿這樣的條紋長版襯衫,冬天時再加件棉質的大衣,其實了解自己後,你的時尚品味會更契合自己,讓自己更加舒服。」

「例如我今天坐的椅子,是來自北歐櫥窗(代理的品牌),坐起來非常舒服,當一個人了解自己的喜好後,生活中其實只要有一兩樣喜愛的東西,不用多,就能感受到生活很舒適、自在。」

「我的生活與時尚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很簡單,我喜歡被規定好的事情,比較制式化,主要是有個人影響我的生活模式很深,我在 30 歲出頭時,曾訪問一位紐約設計師 Thom Browne,他只穿灰色西裝,他認為男人穿制式的服裝是最帥氣的,所以我也被他的想法有所感化。」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by Heaven Raven


 

結語

我們不在文章中灌輸各位木下孝浩是神這件事,對有的人來說是,對還不甚熟悉木下的讀者,相信從對話間,你們能自然體悟到其受人崇敬的原因。

小後記:有種受訪者是因時間很短,匆匆了結編輯的提問;有種受訪者是清楚時間緊迫,媒體只有兩題提問機會的情況下,他盡可能地擴充自己的答覆,為編輯們多爭取時間,讓編輯得到滿意的答案。到最後仍微笑著說:「還有點時間,想多問什麼嗎?」的受訪者,我想只有木下孝浩了。

談談此行的重點《LifeWear》。我們說若世上存在著一種名為木下孝浩的濾鏡,那人們所見所及之物,將變得多麼有趣?而《LifeWear》正如他最新的濾鏡,透過它,從此你眼中的 Uniqlo,將大不相同。(如何不同,想寫得更具體,但怕限制大家的感受,總之請自行閱讀

Takahiro Kinoshita, photo by Heaven Raven

 

Special Thanks/ Uniqlo Taiwan, Takahiro Kinoshita, 先勢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