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為何 20 年前今敏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現在看仍覺得毛骨悚然?

71243c6e45d56643642bdc05b182a492--japanese-culture-anime-manga

1997 年,《藍色恐懼(Perfect Blue)》在加拿大蒙特羅 Fantasia 電影節大放異彩,隔年,它首度出現在大螢幕上驚豔世人,從原先的電影預想輾轉到發展動畫,這部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 小說的作品,是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的首部執導動畫,在被允許能夠自由修改劇本的情況下,他才接下執導旗。2010 年,台灣金馬影展為了紀念這位因癌症病逝的鬼才,引進導演僅有的四部長篇動畫電影,事隔 20 年,《藍色恐懼》依舊對後世有著極深刻的影響力。

「眼見不為憑」是我們為這部動畫片下了的註解,外媒一致認為,《藍色恐懼(Blue Perfect)》是當今網路與名人文化的先知之作,當中存在著如今已不太常見的場景,如復古的 Mac 桌機,女主角學習如何上網的行為…等,其重中之重是,它寫實的反應了當前的社會現象,關於神經緊張、身不由己和人的多重身份以及網路的可怕。

 

它是一部心理驚悚片(Psychothriller)

001

故事從女主角未麻(Mima)離開所屬的偶像女子團體開始,她除了要繼續追求演藝事業,也需要面對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瘋狂粉絲,為了讓自己(從歌手轉演員)的事業有所突破,遇上編劇安排的強暴床戲也只能低頭說好,純潔歌手偶像的過去以分身的形象開始折磨著內心,與此同時,一個叫做「未麻的房間」的粉絲網頁詳細以第一人稱記錄著她的生活點滴,周遭的同事開始離奇死亡,當我們質疑現實生活時,「妄想」也趁虛而入。

2234

「在原著中,女主角被一個男性跟蹤,但這點已經在許多動畫裡面看過了,所以我們決定來點不一樣詮釋的方式,然後我們想,如果不僅僅只是被跟蹤呢?」《藍色恐懼》的製作人丸山正雄(Masao Maruyama)在電影 20 週年重新發行之際回憶道,這樣的設定是出自於原作,雖經過修改,但仍希望能保留三個故事主軸:偶像、驚悚、跟蹤,「經過一段時間過後,她開始懷疑究竟是什麼在跟著她,或許一直在與她糾纏的其實就是自己?」

 

「現在有個關於面具的故事即將要開始」

.
「通常人們會去租怎樣的動畫片?有點毛骨悚然、做得很逼真的可能會引起他們興趣,然後回家後他們就會發現這是一部跟預想截然不同的東西。」導演今敏在《藍色恐懼》DVD 所發行的花絮講座上解釋,「感覺被騙了正是我所預料的反應,觀眾看到第一幕可能會想『這是兒童電影嗎?』若是你把大男孩稱作男人的話,那這部可以算是,
片頭兒童樂園的超級英雄場景成了主題,除了是一部電影也是一個念想,裡頭有著人性,因為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戴著面具。

 

「在動畫的世界,每一幕都有意義。」— 今敏

 

3234

「最初 Persona 是拉丁文面具的意思,而英文中的 person 或 personality 的字根,就是來自 Persona,致使這字代表了面具和戴面具的人,換句話說,《藍色恐懼》是關於人們偽裝自己,我們把這個不好處理、複雜的意義放進那個起初想針對兒童的超級英雄的畫面當中。」今敏表示,藍綠紅英雄代表和平的象徵,而壞人「蟲皇」則試圖破壞一切,如同主角被邪惡、瘋狂的粉絲所擾一樣,理智不斷被侵蝕,這就是這幕的意思,但沒人能理解這點。

1234

 

「成名」的陷阱

英國《i-D》和《Dazed》雜誌都在這 20 週年的時刻撰文慶祝,今敏的動畫將人的貪嗔癡展現的淋淋盡致:於粉絲,當過度成了偏執;於明星,已沒有什麼是能非公開,如牽線人偶般受人擺佈招來許多身不由己。

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_Perfect Blue

關於人的定位因觀賞者的角度而有不同見解,在《藍色恐懼》中,編劇角色為自肥加碼了強暴戲份、拍攝寫真集的攝影師則要求女主要大膽脫得更多、莫名的一場床戲許多不相關工作人員出現在拍攝現場,可在場正要飾演強暴女主的角色卻是無比的和善貼心,已被時尚界宣布封殺的 Terry Richardson 就像這現象的物極必反,但這樣大刀闊斧的行徑 2014 年 Vogue 也曾經有過,演藝圈、時尚界能否真能戒掉這職權濫用的現象?在如今 Harvey Weinstein 效應之下,許多好萊塢明星紛紛被指控「多年前」曾性騷擾他人,除了讓人意識到環境背後的黑暗,也不禁讓人反思這當中有多少真實又有多少單純只是想藉著網路力量毀了一個演員的事業和人生?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經典文學《紅樓夢》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在一個大石牌坊上看到的一副對聯寫著:「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意思是,「當我們把假當成真的時候,真實卻像假的一般,而把存在的當成虛無時,真正的存在反而像是虛無一樣。」這句話勾勒出了人生的如夢似幻,而《藍色恐懼》,則用陳腐低俗的元素來重組詮釋,然而,重要的不是議題,而是你如何呈現和敘事的觀點。

123

導演表示,魚缸中這畫面,比擬了過去/虛擬的未麻不斷在追著現在/真實的未麻

導演表示,魚缸中這畫面,比擬了過去/虛擬的未麻不斷在追著現在/身心具疲的未麻

「我們故意讓觀賞者不斷猜測,從起初劇本的創作便是如此,但我不會覺得這很難理解。事實上,我們原本是想用更簡單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整部故事,之後才決定,若是觀眾用自己的想像力去理出各自的結尾也不賴,我覺得這點蠻不錯的,比起把故事道盡,這點可以給予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想要更虛無縹緲些,但其實結局沒有我們所想得這麼模糊。

.

當被問到,你是否有想透過《藍色恐懼》表達什麼?「或許會是,在現實中迷失方向(losing reality),這很難解釋,但就如同我剛剛講的,現實生活和螢幕所呈現的虛擬畫面在電影中快速穿插,當你在觀賞電影的時候,有時可能會覺得迷失自己,無論你進入什麼世界,然而,藉著穿梭虛實之間,你最終會用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身份。這點沒人可以幫助你,唯有自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這是整個概念的精髓,真的是很難用言語解釋,一個你生活中發生的小事,卻導致接二連三的分崩離析。」

 

後續的影響

.
「若是沒有《藍色恐懼》, Darren Aronofsky 的《黑天鵝》將會截然不同,甚至可能不會存在。」《i-D》評論道,雙方的相似之處也讓今敏說:「看起來他似乎很喜歡《藍色恐懼》(Darren Aronofsky 也買下了翻拍版權),當導演因為《噩夢輓歌》來日本宣傳時我們有見面聊一下,…..他說這是致敬,對我的致敬(笑),然後去年我和 Jennifer Connelly(《噩夢輓歌》電影女角)搭同台飛機,當然她是頭等我是商務艙,我說:『嘿,Jennifer,你偷我東西齁。』然後最後發現那不是她。(笑)….。
現在每樣東西都充滿著致敬!就像我在做自己的電影,不可避免的我也會參考其他我喜歡或我曾印象深刻的電影,我也會去引用或是致敬,就這麼簡單。」

 

「若是今敏還活著,他和 Christopher Nolan 勢必能做出一番成就。」— 丸山正雄

 

《Interview》雜誌評論道:「許多方面,《藍色恐懼》再度激起了女性二元論(不是純潔剩女便是蕩婦)的討論,女主角從清純偶像歌手轉變成接演強暴戲碼的女演員,其舉動開啓了殺機。透過幻想對比,那純真偶像歌手的形象揮之不去。」

《藍色恐懼》詮釋了生活被他人闖入的不寒而慄,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網路社群時代來說,在某些方面,電影告誡了成名的陷阱,公眾人物的生活逐漸模糊,這不是被跟拍這麼簡單,而是當生活被他人所入侵掌握時,那毫無自救之力會被尷尬與不安所搞到崩潰;透過網路社群甚至維基百科,我們可以直接接觸到他人生活,但其精心打造的資料畫面,究竟能否真的代表一個人?令人敬佩的是,《藍色恐懼》都已知曉,可惜,我們無法看到製作團隊如何預測下一個 20 年,「沒有今敏我辦不到,」丸山正雄撇除了續集的可能性,「我曾和今敏聊過新的時代新的議題,但可惜,我們做不到。」

.
ps. 根據維基百科指出,本作原本會以真人演出的錄影帶系列作品方式推出,但是後來在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破壞了工作室,導致製作影片的預算降低到原創動畫錄影帶(OVA)的水準。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後來被委任為「特別監查員」,協助這部動畫電影在日本海外銷售,於是《藍色恐懼》就在許多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放映。而這部電影在周遊世界之後,獲得了相當多的正面評價,於是今敏開始一個電影製片人的職業生涯。

《回憶三部曲》(上)— 森本晃司與今敏:我們抱著「打倒大友克洋」的決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