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NEWS

凱特王妃也著迷的台灣工藝,走進 Grace Han 台北藝術概念店一探究竟

凱特王妃愛牌 Grace Han 以精湛皮革工藝聞名,設計優雅而雋永,品牌代表性的「百褶」元素更是匠心和手藝的極致體現,也承載著「台灣工藝」走向世界的路徑。趁著 Grace Han 台北藝術概念店正式開幕,HR 與品牌創辦人王思涵(Grace Wong)相約店內對談,由她親自分享概念店結合皮革藝術和工藝精品的空間巧思,揭秘擄獲王妃之心的皮件工藝,以及在倫敦奮鬥十年後,帶著品牌回台展店的心境,這不僅象徵 Grace Han 的里程碑,更意味著品牌在國際舞台歷經淬鍊,回到家鄉再次出發的旅程。

凱特王妃愛用的「小情書包」紮根台灣

「皇室選用」是品味與品質保證的代名詞,對 Grace 來說,更是當理想被烏雲籠罩時適時透進的一束光。2019年,Grace Han 倫敦旗艦店盛大開幕,這本該是品牌持續茁壯的起點,卻因 COVID-19 疫情而變了調,隨著封城、停業、市場停擺等挑戰接踵而來,讓Grace 數次懷疑自己是否該放棄。品牌困境終在隔年10月迎來轉機,Grace 在新聞上看見凱特王妃拎著 Grace Han「Love Letter」系列包款出席公益活動,這次「被看見」的機遇讓她重拾動力;而後凱特王妃更選擇「Grace Han 小情書包」陪伴出席公開場合十一次。從此,品牌綻放於國際,其雋永而優雅的風格,成為皇室與世界名流間的共同語言。

事實上,凱特王妃手拎的「Love Letter 小手提包」及 Grace Han 所有皮革作品,都是由台灣匠人訂製而成。對 Grace Han 來說,倫敦旗艦店是實現夢想的起點,也是品牌與世界對接之地;台灣不僅是 Grace 的初心所在,也是讓設計想法實踐的工藝據點。Grace Han 在台灣,彰化工坊成立至今已7年,貫徹品牌傳承工藝、培育新生代工匠的使命;新開幕的台北藝術概念店則呈現了 Grace Han 源於藝術、平衡生活的創作理念,一處體驗皮革藝術的多樣性與生活連結的場域,邀請人們近距離感受 Grace Han 細膩精湛的工藝細節。

Grace Han台北藝術概念店:如家一般的優雅休憩空間

走進 Grace Han 台北藝術概念店,迎接你的不會是一字排開的精品包袋,而是一場回望Grace創作初衷的工藝展覽;沿著階梯向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充滿溫度與情感的舒適空間,陳列著 Grace Han皮革作品。Grace 進一步解釋:「台北和倫敦最大的不同是,台北藝術概念店放入了我的初心,把最一開始想要做皮革的那份心意融入這裡,還有我如何將媽媽的畫作融入皮革創作。大家也可以看到皮革其實有很多發揮的可能性,它可能出現在畫作上,或是做成葉子、筆筒等等。一走進來,就能沉浸感受 Grace Han 的氛圍。」

Grace 深受藝術家母親陳靜文女士影響,她從小跟著母親在畫室成長,習慣透過線條、色彩理解世界,也因此成就了她的「皮革百褶」經典創作。母親握著她的手畫出那條貫穿畫作的「平衡線」,也被她融入藝術創作。Grace 延續母親對藝術的堅持與信念,將其轉化為 Grace Han 藝術軌跡的源起。對 Grace 來說,平衡線不只是符號,「它承載了愛,也連接了無限的可能。」而將母親繪畫筆觸轉化為皮革作品的過程,更是愛與思念、記憶與技藝堆砌的結晶。

一走進概念店,就能看見 Grace 的皮革畫與母親的繪畫作品並置,象徵著品牌的創作初心;另一側則像是記憶走廊和工藝實驗室,集結 Grace 珍藏的老照片、創作留下的手稿和模型,更細膩拆解了皮件與皮革畫的種種細節,從落款、縫線、裁片與襯材,到 Grace Han 標誌性的百褶設計是如何製作而成,都不藏私攤在訪客面前。

百褶工藝、平衡線等 Grace 創作中的核心精神,也化為台北藝術概念店中的空間細節。門面外牆、階梯扶手呈現了百褶意象;地面磁磚以層次分明的灰階色塊,重現皮革畫拼貼結構;平衡線貫穿整個展覽空間,細細述說著 Grace 創作之路上始終不妥協的工藝堅持。不同於一般精品展售空間,此處更像是文化場域,如 Grace 所說:「既有工藝的展示,也有藝術的思考;既有產品的功能性,也有情感與記憶的連結。」

皮革成為藝術媒材的可能

遊走於皮件設計與藝術創作之間,Grace 時常將皮革畫的元素融入包款,概念店現正展出的《舞雲》藝術系列就展現了兩者之間的對話。對她來說,設計與藝術雖表達形式不同,卻都承載同一份創作信念,「對材質的專注、對細節的堅持,以及對情感的表達。」但她也不諱言,皮革過去多半被視為工藝或時尚設計的媒材,而不是藝術創作的載體,要讓它被藝術界接受需要時間,也需要實際作品去展現它的深度與可能性。

Grace 實驗多年才得以實踐的「2.5D皮革畫」技法,透過皮片的交疊、縫製和填充,讓皮革畫作呈現介於平面和立體之間的浮雕質感,這種既不完全是繪畫,也不是雕塑的狀態,讓作品帶有觸感、重量與時間的層次。透過這樣的創作手法,Grace 懷抱期待:「希望在藝術市場上,皮革畫不被單純歸類為工藝,而是延續傳統繪畫的美學思維,同時展現工藝手感與材質張力,成為一種跨越設計與藝術的當代表達。」自2023年起,Grace 兩度以皮革藝術家之姿進入倫敦亞洲藝術展,對她而言是一次重要突破,代表皮革有機會以藝術創作的形式躍上國際藝術舞台,和其他媒材展開平等的對話。

回望初心,發揚「台灣工藝」不可忽視的潛能

關於皮革的工藝實踐,Grace 不只著眼於個人創作,也致力於品牌工坊內推動。Grace Han 工坊設於彰化,來自全球的訂單皆在此完成。台灣「代工之島」的角色深植人心,但 Grace 認為「台灣製造」的深度和競爭力遠不止於此,舉例來說,Grace Han 代表性元素「百褶」十分考驗工匠技術,每一道工序都是講究,「要做出20公分的百褶,需要從一片120公分的皮革開始,用我們自己研發的機器,確保每道線條都燙得筆直。百褶從完成到完美,我們花了7年時間,從皮革挑選、溫度控制、襯材材質等,每一步都慢慢嘗試。」為了做出心中完美的百褶,Grace 曾尋訪義大利多間工坊,卻因未達工藝標準與細節要求,最後回到台灣,與國寶工藝師攜手打造台灣的製包工坊,培養新生代工匠的承繼。

將 Grace Han 工藝凝聚於台灣,對 Grace 和品牌來說不僅是回鄉落地生根,更是「自主性」的體現,從設計到製造全不假他人之手,一條龍全由內部團隊完成。此外,工坊也同步建立傳承機制,將 Grace 和老師傅共同研發的工藝方法論授予年輕一代,讓文化資產得以延續。Grace 自豪地分享:「現在我們團隊幾乎都是年輕工藝師,最早透過學校建教合作加入。目前最資深的師傅已跟著品牌7年,從學生一路做到資深工匠。」對她來說,無論這群工匠未來是否持續與 Grace Han 共事,他們所習得的工藝能夠被延續,才是最重要的。

創作靈感,日常生活俯拾即是

訪問至此,或許你也發現 Grace 的創作靈感和實踐,多圍繞著身邊的人、事和物,無論是母親的畫作,或攜手台灣老師傅鑽研工藝的歷程。「有時候創作就是情感的投射。」Grace 說道,而這份投射也來自她的兩個孩子,像是她這次為台北藝術概念店設計的紀念包款,用半透明的網紗包內搭一只小巧的隨身包,呈現孩子在母親體內孕育成長的意象。源於情感的靈感也來自身邊好友,像是某次合作多年的攝影師提到遍尋不著理想的相機包,Grace 馬上燃起挑戰慾,親自為工作夥伴做了一款世上獨一無二的皮革相機包。

再回望Grace Han歷年經典作品,凱特王妃選用的「Love Letter」靈感來自英式信封,意味著日常中情感的傳遞;「Butterfly」以皮革再現蝴蝶羽翼的不對稱三角線條,並透過雙層翻蓋設計,詮釋翩翩振翅的蝴蝶,象徵女人蛻變的人生歷程。每款創作都不為追逐流行而生,而蘊藏著Grace Han期待陪伴使用者過日子、解鎖不同人生階段的心意。

創作要打動人心必得「誠懇」

最後,我們也好奇 Grace 對於同樣懷抱創作與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Grace 先是提到,在工坊訓練年輕工匠,最大的挑戰是「節奏」,「年輕人習慣快節奏,但工藝是門必須慢下來的學問,是長時間鍛鍊心境的過程。」資深工匠帶著年輕一代親手觸摸、體驗,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的步調,專注於創作本身,並從生皮轉化成作品的繁複工序中獲得成就感,「相信這種師徒制在今天還行得通,它傳遞的不只是技藝,更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哲思。」

曾經歷困頓和再起,讓 Grace 更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道路,「Grace Han以工藝與美學為核心價值,不以產量或效率為唯一目標,而是堅持在細節中忠實呈現創作精神。當這份『真實』被人看見,自然會吸引到同樣重視質感與理念的收藏者。」她也分享征戰國際市場多年的洞察,「國際觀眾在意的是真實與誠懇,而不是形式是否東方或西方。東方美學要獲得國際尊重,並不是去迎合西方的審美,而是要真誠展現自身的文化底蘊。忠於文化的根源,以當代方式呈現,相信作品就會被看見,並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