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安藤忠雄工作室公開,大師日常必備:咖啡、烏龍麵、三宅一生

安藤忠雄,世界級日本建築大師,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相信各位對他的經歷不陌生,家境因素而沒上過大學,沒接受過正規建築教育,曾為賺快錢當過職業拳擊手(甚至成績還很不錯)。之所以能成為建築師,全是靠自己在 20 多歲打工遊歷世界、觀察建築、大量閱讀、自學而成。

他的一生,無疑是反抗世界故習的一場戰鬥。

「我相信,
人們應該自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安藤忠雄曾對《Port Magazine》說道:「從我的職業生涯開始以來,我一直在這個不斷同質化的世界中,反抗那些限制人們自由的舊習。我覺得隨時保持緊張感很重要,這讓我的創作充滿活力。

安藤忠雄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對於如今因疫情開始居家工作,變得無比焦慮、無所適從的工作者們,當你的家被迫成為工作室,生活被工作一點一點侵蝕,生活即將失序……或許安藤忠雄的生活指南能給予你一點指引。

他一路走來的體悟是:

堅持自己的生活步調,才能走得長久。

今年將屆 80 歲的他,得過癌症並切除 5 樣器官,但幾乎每個訪問過他的記者都會寫下:「安藤老師仍充滿活力」、「安藤先生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因為他堅持日行萬步、每日不停歇地做設計、穿著同一件三宅一生、吃著同樣的烏龍麵,靜靜眺望窗外自己所設計出的風景。

除了工作,人們該試著設計自己的生活。

photo via Tadao Ando instagram

 

最喜歡的空間

工作室。

「工作室離我家很近,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度過。它讓我在工作時也能感受到家的感覺,這四層樓的空間充斥陽光與書本,賦予我強大的能量。」安藤忠雄對《金融時報》說道。

安藤忠雄大阪工作室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這棟工作室座落於大阪梅田區,也在安藤忠雄的住家附近,原是設計給新婚夫妻,後因委託人有了孩子而搬到更大的房子,最終由安藤忠雄在 1995 年接手買下。

實際佔地約 45 坪,地面三層樓,地下一層,以安藤忠雄最廣為人知的清水模為主素材,完全開放式的空間由階梯串連起來,中庭貫穿建築,純粹的幾何構圖、從天窗灑下的自然光、玻璃映照著樟樹聳立的影子,上述這些特色就是安藤忠雄一直堅守的建築本質,「我從不製造複雜的形式,而是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繪製空間中光與影微妙而有趣的遊戲而已。

安藤忠雄大阪工作室 photo via Port Magazine

photo via Port Magazine

photo via Port Magazine

這棟房子共擴建過 3 次。幾年前,他將頂樓陽台打通,並在房子側邊擴增一個玻璃空間,向玻璃落地窗外望去,可以看見遠處高架鐵軌上的火車安靜駛過,然後消失在視線盡頭,這是屬於安藤忠雄既現實又虛幻的一隅。

這位日本大師的建築總被形容為
「靈魂的居所」,
看到他的工作室便能理解,
唯有將空間變純粹,
人們的靈魂才有寄託之處。

工作室頂樓擴增的玻璃空間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居家工作者的模範

他介紹工作室:「地下室和一樓都是客廳、起居室,二樓是工作室與書房,頂樓是會議室,每層都有各自的用途。我想打造一個隨早、中、晚日程而改變的空間,例如我白天要工作,我就待在二樓;晚上想放鬆、喝杯咖啡,就到一樓。」是否覺得這規劃很熟悉?

這不就是近期一堆網路文章在介紹的 Work From Home 工作撇步:將工作和休閒的空間完全分開(不必像他做到「分層」)。或許,安藤忠雄早已是居家工作的先知。

安藤忠雄向《金融時報》形容他的工作室:

「我想要一個有趣的生活空間,
一個每天激動人心的地方,
同時,一個安靜思考的場域。」

安藤忠雄大版工作室一樓客廳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日常

「我早上起床,工作,晚上睡覺。」從 20 歲開始,職人般的紀律生活就是安藤忠雄所堅持的。

「運動方面,我每天至少會走 1 萬步,下班後上健身房,是我動過兩次大手術後才開始做這件事的。於此之前,我從 20 多歲起就一直以馬不停蹄的腳步全然投注於工作,自從動完手術,我將工作時間減半,這讓我有時間閱讀、理解文化並做一些以前太過繁忙而無法完成的事。」

安藤忠雄大版工作室一樓客廳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我每天早餐都是吐司配英式早餐茶。我的住所附近,大阪梅田區這,有很多很棒的餐廳,我喜歡吃工作室旁邊酒吧裡的烏龍麵,雖然我對吃的不至於到很挑剔,什麼食物都行,但我還是偏好可以快速解決、健康的食物。」

「午餐我通常會配茶或咖啡,一天需要喝好幾杯。至於酒,我是滴酒不沾的。」

大阪工作室一隅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最能代表個人風格的單品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高領黑色夾克。

「三宅先生的哲學始終如一,貫徹於他的時裝、個性和生活風格之中,他的設計不僅精湛且富有生命力。我將這件單品視為進入戰場的盔甲,所謂建築這樣的戰場。」

最新加入衣櫥的單品

Mackintosh 黑色防水風衣。

「我喜歡它的輕巧舒適,且相當適合旅行。」

安藤忠雄穿著有多年歷史的三宅一生夾克,左邊為他設計的 Dream Chair,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上一件你買了且非常喜愛的物品

20 世紀建築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的著作:《OeuvreComplète》,第 6 卷:1952-1957年。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絕對無法丟棄的物品是

1969 年 Ettore Sottsass 設計的鮮紅色攜帶式打字機。

「大概 50 年前,在我設計生涯剛起步時發現了它,從我 20 多歲以來一直夢寐以求能擁有它,在 30 多歲時,終於入手了。它與我剛起步的職業生涯密不可分,還記得當時的我正奔向無法預測的未來。」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等不及再次造訪的地方

巴黎。

「我希望我能再回到 Angleterre 飯店,那是我自從作為建築師以來,每到巴黎必住的飯店。然後逛逛我新設計 Bourse de Commerce(巴黎證交所)私人美術館,這最近才開放而已,我等不及看看那壯觀的壁畫修復以及獨家收藏的藝術品。」

(編按:將 19 世紀建成的巴黎證交所改造為私人美術館,背後的金主正是開雲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 Francois-Henri Pinault,也因此該美術館全名為 Bourse de Commerce: Pinault Collection,集結了 Pinault 先生的私人收藏)

 

過去一年所看過最棒的書

夏目漱石的《少爺》。

「這本書的美學與深度,象徵了日本當代文學的起源。時隔 10 多年,今年是我第一次重讀它,它揉合了人類的精神,且就如像所有偉大的著作一樣,在你人生不同的階段時,帶來截然不同的體悟和理解。」

工作室中 Damien Hirst 作品,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永遠無法捨棄的習慣

靠雙腳行走和活著。

「過去 10 年間,我動過幾次大手術,切除包括胰腺、脾臟等 5 個器官。」

「很多人都說,作為一個切除多項器官的人,我未免也太有活力了。不過我為什麼堅持要保持健康?因為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現在,我把三分之一的精力用來做公益;三分之一做設計;三分之一教學。」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對你想做的事情抱有願景。
因為有願景,所以盡力前行,
這將賦予你動力和能量。」

義大利建築師兼工業設計師 Marco Zanuso 打造的收音機,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