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自給、自足、自學的遺世仙境 — 專訪不老部落原根職校執行長 Kwali

在宜蘭大同鄉寒溪村,有一座落於山間的新興原住民部落,成立僅 17 年,名為不老部落。

不老部落主要並行「觀光」與「實驗學校」兩大方向。先說觀光,每年僅 3 月、9 月開放觀光預約,從未做宣傳,遊客照樣天天額滿,沒有提前半年預約,是絕對上不了山的。為何不老部落如此吸引人?其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與「傳統」原民部落相異,他們在飲食、居住、組織上,完美落實現代與傳統揉合的平衡。

此外,全台灣第一所原住民自學實驗學校也在此,大自然就是教室,客人是老師,生活即課程素材,在這裡,沒有成績與名次的壓力,只有學習的樂趣。

 

01. 不老部落的起源:一個新興部落的新生機
.

本文的受訪者潘崴(以下稱 Kwali),不老部落的執行長,原根職校創辦人。母親是寒溪出身的泰雅族人,父親是漢人,17 年前,父母決定回到宜蘭大同鄉寒溪村與其他 6 位長老共同成立不老部落,盼族人重新歸根部落並復興土地,同時,創造青年留鄉的機會。

談及接觸部落的契機,Kwali 坦言:「我 13 歲去澳洲學習餐飲,當初回國並不是為了接管部落,而是大學畢業後回來當兵,正好得知爸媽決定做這件事(創立不老部落),所以我一放假就回部落幫忙。」

起初不老部落以農業為核心,以銷售農作獲利,不過大家漸漸意識到,單倚賴農業尚難以穩定支撐整個部落的生計,產量不定、運費高昂,正值苦惱之際,學餐飲歸國的 Kwali 便成了部落轉型的關鍵人物。

photo via 不老部落

「與其把作物送下山賣,不如直接把人請上山吧!」

Kwali 善用自己的餐飲與飯店管理的專業,為不老部落成立招待所,「其實那就是個小餐廳」,他解釋,「當初是抱著大家來部落試吃(農作物)看看的心態,喜歡的話再宅配給你,單純是想幫助農產品的銷售。沒想到後來經口耳相傳,來的人越來越多,農產品光供應餐廳就不夠用了。」意料之外的反響順利解決了首要的生計問題,下一步,Kwali 建立起觀光模式。以不影響部落原生生活為前提,不宣傳、限制來客量、保存原始部落型態……

多年來,不老部落已成為如今須提前 6 個月預訂且天天額滿的觀光秘境。

photo via 不老部落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2. 初回部落的青年,如何尋覓新與舊的平衡?
.

「一開始,我不只在尋找自己生存的方式,更想保留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價值。」Kwali 說道。

自詡為「新潮流」的 Kwali,深知傳統與新知融合的重要性,將大自然的精華與老一輩的智慧濃縮成專屬不老部落的新生活型態。以建築為例,由部落居民獨立建成的房舍,依循長老們傳承就地取材的概念,以原生素材造出石牆、芒草屋頂、木頭樑柱,卻以更現代化的技法構成,不僅防潮、耐寒,更是符合建築法規的新建物。

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流部落後,Kwali 開始落實系統化分工,目前部落成員分為四大組別:農業、工藝、餐飲與建設。「其實在部落工作很辛苦,寒溪雨下得多,農作物不好生長,我們又堅持自給自足,所以部落的每一份子都很清楚,你只要偷懶,部落就沒有收入。」互信是支撐著不老部落最重要的基準。

photo via 不老部落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3. 學業未成的青年,除了討生活,更該尋夢
.

「我們是少數原住民部落在『開會』的。」每日例行早會,每月一次 15-25 歲的青年會、25-45 歲的族長會、45 歲以上的長老會,「會議」儼然成為串連起老、中、青世代的繩索。當成員們的想法被表達出來了,作為傾聽者的 Kwali 也就更深刻理解各年齡層所需要的、所缺乏的,例如創辦原根職校,便是他急欲補足部落青年缺乏的學習環境,因而打造的自學學校

「傳統部落最大的問題就是隔代教養,家庭結構不完整。」

Kwali 表示:「多數回到不老部落的青年,都是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所致,國中畢業就必須為家裡賺錢,沒有一技之長便只能在外做勞動工作或留在部落務農。他們常會問我:『哥哥,我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幹嘛?在部落工作以後我還能幹嘛?』

「我開始有個想法,如何讓孩子一邊學技能,一邊維持生計?
我想我該做(辦學校)這件事情。」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4. 生活自給自足還不夠,連「教育」都要自己來
.

原本對辦學毫無頭緒的 Kwali,2013 年因緣際會隨寒溪國小到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參訪交流,這也是辦學校這條漫漫長途上的第一道曙光。他見識學校與觀光文化村的結合,學生們早上在楊百翰大學上學,下午到鄰近的文化村協助觀光工作,學以致用,各發所長,這模式正是 Kwali 理想中的「職、校」。

因此,2015 年,不老部落向宜蘭縣政府申請全台第一所原住民自學高中——原根職校。

申請計畫通過了,但實際上該怎麼執行?Kwali 開玩笑說道:「第一年真的是『隨便亂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首先,師資來源便是個難題,身邊的親友、不老部落的客人全成了他的目標,「一天來 30 組客人,只要有相關專業的人,我全部都問一遍,看他們有沒有興趣來當志工老師。」順利找到老師後,上課內容則必須與不老部落的生活型態連結,舉例來說,「老師會把難懂的古文帶入周遭的環境,像蘇軾的《行香子過七里瀨》『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孩子只要站在菜園望向遙遠的山頭,就能理解遠山為何以長來形容,雲山之所以亂又是什麼景象…..這才是他們有效吸收知識的方式。」Kwali 說道。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5. 課程規劃與立意
.

「這學校就是為了孩子們而設計。因為他們的需求,課程才應運而生。」Kwali 說道。

原根職校課程的規劃大致分為幾項原則:做中學、由下而上(符合學生的個人化需求)、順應部落生活型態。Kwali 解釋:「整個課程設計並非由上往下,大人告訴孩子該學什麼、做什麼,而是孩子們告訴我們他想做什麼,或專長是什麼,我們負責把課程設計出來,幫他們找最好的資源。

(由左至右)不老部落執行長 Kwali、RAW 主廚江振誠、台東部落青年與 AKAME 主廚彭天恩。photo via 不老部落

Kwali 提到,目前三年級的學生中,有一位選擇腳踏車維修作為專業,這是部落缺乏的資源,Kwali 就特地從外界找腳踏車維修工坊的技師來指導,也會送學生下山到專業工作坊學,甚至進行遠端課程。

Kwali 彷彿學校的神燈精靈,「只要弟弟妹妹(學生們)開口,我們會用盡所有方法找到資源。」

今年邁入第六年的原根職校,每年穩定收 6 至 8 位學生,也發展出系統化且彈性的課表:

一年級 – 國英數+人格發展(例如:表演藝術)
二年級 – 自學專業(例如:烘焙、木工、餐飲、農業)課程因人而異,老師一對一教學或遠端上課
三年級 – 業界實習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6. 留在部落的意義
.

「我之所以留在部落,其實沒有什麼偉大的抱負,要改變部落、領導部落….都不是。」Kwali 解釋,「只是在不老部落,有人需要我,有我存在的價值,所以我留下來,就一直做到現在。如果哪天我的價值能被取代,有人能替代我了,我也會想去外面嘗試別的事物。」

談及原根職校的未來,Kwali 除了期盼學生能有更多元、更好的學習資源外,他也想將創立不老部落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原住民部落,「自學其實非常適用於原住民部落,部落本身擁有非常多資源,大自然、文化傳承與實地操作的機會。」他近年參加 Ted、接受 TVBS 看板人物專訪、到各學校演講…..絕非為了宣傳觀光(畢竟早已預約爆滿),而是盼望更多原住民部落能重燃生機,同時為讓更多徬徨的青年知道,他們也擁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photo via 不老部落

 

 07. 深根地方,放眼世界
.

「我們(教育)的初衷不是把年輕人留下來、壯大部落,我反而希望他們走出去。」

Kwali 說道:「就像散佈種子,我們教育出來的青年,利用所學在社會上立足,出去看到更廣的世界,到任何地方落地生根,後來有沒有回鄉都無妨。如果回到部落,他們也有足夠的能力與經驗幫助復興部落,為更多地方帶來新的生命力。」

因為 Kawli 的堅持,使不老部落如新活水般,雖遺世獨立,卻有源源不絕的能量,生生不息。

原根職校每年為畢業生設下挑戰,2020 年度的畢業生從蘇澳步行至太魯閣,進行為期三天兩夜的挑戰。photo via 不老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