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NEWS

解析 Gucci 全新《No Space, Just A Place》異托邦藝術展

近期因疫情肆虐,全球各大美術館不是轉化成螢幕中虛擬的數位影像,就是仍處於無限期閉館的深淵中,但在韓國,藝術能量的迸發並未因此受侷限。

近期於首爾亮相的全新藝術展《No Space, Just A Place》,由 Gucci 贊助,聚焦於:一、首爾非主流藝術空間的發展史;二、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對「eterotopia 異托邦」的思考

即日起供全球觀眾透過螢幕觀展。

 

策展概念一:Alessandro Michele 的異托邦

《No Space, Just A Place》策展人為知名的激進美學藝術家 Myriam Ben Salah,其設計構思順應 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對社會議題的探索,包括:刻板印象與性別關係的倫理、多元美學價值、自我表達的迫切性、人類對自我的永恆認知。

展覽中,每件作品都反映了上述主題,探究非主流空間的烏托邦效應、對於差異的理解與認同、尊重小眾群體身份等。更以多個獨立空間所組成,以鬆散式的佈局帶領觀者探索「other space  另一個空間」、「being together同在」兩大概念。

 

策展概念二:首爾獨立藝術

在藝術界,獨立非主流空間歷來處於地下狀態,蟄伏於街市、閣樓、倉庫以及其他邊緣化場所內,在孤寂與幽暗中獨自生長。與商業化藝廊的「白箱作業 White Box」不同,這些小眾藝術空間展示富有鮮明政治意涵與實驗性質的作品,致力將「純藝術」拓展至極致。90 年代以來,此類空間在首爾嶄露頭角,各種質疑、批判藝術生態現狀的項目隨之興起。

《No Space, Just A Place》主題展便是聚焦於獨立藝術空間,探索其「非主流」特質如何引導受眾自我覺醒、抗拒權威、發掘全新的敘事途徑。此次在首爾大林美術館的三個樓層內邀請 Audio Visual PavilionBoan1942d/pHapjungjiguOFPost Territory Ujeonggukspace illiSpace OneTastehouseWhite Noise 等多個藝術機構參展。

https://www.instagram.com/p/B_2l_VGCXzi/

 

以下,我們將為各位快速介紹本回展覽中各個「異托邦」:

 

  1. Audio Visual Pavilion

Audio Visual Pavilion 資料館的作品針對時空中的運動及變遷觀念提出質疑,另有藝術家Sunho Park的作品,審視人工製品、記憶、消逝的空間,以及地理資訊在地圖上詭異的具象化過程。

“AVP Route” exhibited by Audio Visual Pavilion, photo via Gucci

 

  1. Boan1942

在 Boan1942 中,藝術家Sungsil Ryu的作品格外顯眼。以「人造天堂」概念為探索主題,她的藝術裝置Psychedelic Nature聚焦將人與自然聯繫起來的世俗迷信和虛構敘事。

Boan1942, photo via Gucci

 

  1. D/P

D/P 的焦點是一種絕無僅有的空間、人類永遠無法逃離的場域:身體。在紀實影像中,編舞師 Yunjung Lee 的舞蹈 Tongue Gymnastics生動地展現身體、尤其是唇舌的律動,身體變為感知與交際的場合。

 

  1. Hapjungjigu

Hapjungjigu 展示了 Jun Hyerim 的立體畫作,其主題 Arcadia 的韓文譯名是一個頗有趣味的雙關詞,既代表「理想之地」,又有「夢幻泡影」的意思。

 

  1. OF

成立較晚的 OF 並非單純的藝術鑒賞空間,而是一個集中展示多種都市生存方式的微觀世界。本次,該空間打造出三個私密性不同的展廳,巧妙地調動參觀者的專注度,反思所謂的家庭生活與內外之別。

“Room” exhibited by the independent art space OF, photo via Gucci

 

  1. Post Territory Ujeongguk

在 Post Territory Ujeongguk 的展品〈Lunar Real Estate〉中,藝術家 Kang Woohyeok 將目光投向月球,希望為首爾及鄰近地區居民解決住房問題。他用頗具想像力的筆調描繪出一幅外太空場景,探索真實與虛構、可能與不可能、現實情況與心中夢想之間的模糊界線。

 

  1. space illi

space illi 推出的作品名為〈Swimming QFWFQ*〉,其中的展品出自多位女性藝術家之手,她們都希望深入探索那些「習以為常」的概念。經過對概念本身的拆解與重構,觀者視角發生了巨大變化,當代社會中隱藏的裂痕浮現於眼前。

 

  1. Space One

Space One 的項目〈I love we love we love I〉在觀者心中生成一個情感擬像。各種早先的展覽、演出和專案訪談資料構建起一個充滿浪漫情懷和批判精神的空間。

 

  1. Tastehouse

Tastehouse 的作品〈Tasteview Daelim Branch〉探索了所謂的藝術價值及其與商業空間的共生關係。坐落於博物館中的 Tastehouse 本身是一個商業化風格的「非販售商店」,旨在強調物品的價值與參觀人員的消費者身份。

 

  1. White Noise

最後是 White Noise 的作品〈Secret of Longevity〉,通過不斷締結的短期合作關係重塑藝術家身份。例如,藝術合作社 Dans ta chamber 和藝術家 Joohye Moon 攜手打造出一款特別裝置,依託於螢幕內外、現實與虛擬之間的互動。

 

 

除藝術空間外,為進一步拓展對話層次,多位韓國及國際藝術家也受邀參與此次展覽,以「放眼可及的未來」或「奇幻神話」為靈感,創作一系列沉浸式裝置作品。Meriem Bennani, Olivia Erlanger, Cécile B. Evans, Kang Seung LeeMartine Syms 的藝術項目以戲謔口吻質疑傳統社會的褊狹視角,創作題材圍繞在流離失所、生物科技、酷兒身分與混合雜化等主題,與 Gucci 的願景不謀而合。

 

  1. Meriem Bennani 的視頻裝置〈Party on the Caps〉(2018-2019)將鏡頭對準一座名為 CAPS 的大西洋小島,它是難民與「非法」入境者的流放之地。在 Bennani 的虛構畫面中,未來移民者在身體與心靈上出現了新的移位現象,致使不同地域、公民階層、年齡與性別群體之間誕生了新的社區。

 

  1. Olivia Erlanger推出超現實發明〈Ida, Ida, Ida!〉 在博物館內開起了一家自動洗衣店,幾乎沒有定位邏輯可言,只是一處用於等候與消磨時間的地點。店裡的美人魚代表一種超越傳統性別範本的嵌合式個體,引發了關於流動性、混合雜化與性別原型的思考。

 

  1. Cécile B. Evans的裝置〈What The Heart Wants〉探索了當代人類生活中的核心現象:人機互動。在未來變為現實的異境中,產生了一場關於「何以為人?」、「電子系統如何界定"人"這種概念」的探討。

 

4. Kang Seung Lee的壁紙裝置〈Covers(QueerArch)〉取材自QueerArch的收藏作品,從獨特的視角呈現韓國酷兒社群近四十年來的發展歷史與現狀,推崇主流歷史遮掩下的個體敘事。

 

5. Martine Syms的視頻裝置〈Notes on Gesture〉探索了文化環境對手勢、肢體語言、語言文字的支配力,以及各種手勢和語言作為身份表達手段的效用;從而證明所謂身份只不過是一種主觀構建,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了改變與轉換的可能性。

 

展覽資訊
No Space, Just a Place Eterotopia 異托邦主題展
2020年4月17日至7月12日
首爾大林當代藝術博物館


線上觀看:請由此連結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