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租家庭》呈現當代世人的孤獨樣貌,電影提問:究竟人的情感是能被租借嗎?
本屆金馬影展片中的亮點之一,由日籍導演宮崎光代 Hikari 執導的《日租家庭》(Rental Family),以疫情後的東京為背景,靈感取自日本真實存在的「出租家人」產業(一種人們能雇用演員扮演親友、旅伴、情人甚至同事的服務)。
.

故事從奧斯卡影帝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所飾演的 Philip Vanderplug 開始,他是個滯留東京的落魄演員,曾因牙膏廣告小紅一時,在日本的演藝事業不盡順遂,孤獨地蜷縮在狹小公寓裡。某天,他接下了一場在假葬禮扮演「悲傷的外國人」的工作,開啟了「出租家人」的服務。

《日租家庭》(Rental Family)劇照

爾後,當一位單親母親為了幫女兒(Shannon Mahina Gorman 飾演)通過名校面試,特地聘請 Philip 假扮失聯多年的父親,而在投入角色的同時,Philip 也被迫面對自己對人際關係與歸屬的渴望,他也意識到,「演出」與「真實」之間,並沒有那麼清楚的界線,更因為這份工作,讓他重新思考「人存在的意義」。

《日租家庭》(Rental Family)劇照
電影拍攝歷時五年,跨越疫情與罷工。導演宮崎光代表示,靈感來自疫情初期:「那段時間我們都與世界保持距離,也開始用各種方式假裝自己『不孤單』。」她將「出租家人」視為現代孤獨的縮影:我們都在彼此的表演裡,尋找安慰、理解與陪伴。

導演透過「出租家人」的概念,對現代人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換提出疑問:當關係可以被安排、情感連結可以被演出,人們是否還能分辨真與假?在片中,每個角色都以不同方式參與了這場「演出」,有的人付錢尋求愛、有的人靠演出填補空洞。布蘭登費雪飾演的 Philip 則在一次次的假情假意中,意外找回真心,也讓觀眾意識到,也許「被需要、看見」,才是人內心最深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