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20 年後,《辣媽辣妹》拍了續集,琳賽蘿涵 Lindsay Lohan 也重生了

從《天生一對》到《辣媽辣妹》,琳賽蘿涵 Lindsay Lohan 曾是無數千禧世代觀眾的青春回憶。當年被媒體追著跑、幾乎被八卦媒體輿論吞噬的她,誰也沒想到會在 2024 年末看見她以亮麗姿態回到我們眼前。

透過與 Netflix 合作、回歸迪士尼、成為母親,甚至參與電影製作,讓大家慢慢看見她的蛻變。如今,她近期與迪士尼共同推出《辣媽辣妹2》宣告正式回歸。據《Collider》資訊,《辣媽辣妹2》至今全球票房已收穫 1 億 4300 萬美元,成為今年全球前 20 高的賣座票房電影之一。

《辣媽辣妹 2》:22 年後的交換人生,能否再教會我們一課?

必須提一下,
Lindsay Lohan 當年有多紅?
.

在 Lindsay Lohan 成為八卦雜誌封面常客、狗仔隊長期鎖定的對象之前,她曾是千禧世代最閃耀的青春巨星之一。

1998 年,她在迪士尼翻拍的經典電影《天生一對》(The Parent Trap)中,一人分飾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姊妹,以自然不做作的演技和早熟的螢幕魅力征服觀眾,年僅 12 歲就撐起整部電影,瞬間躍升為備受矚目的新生代童星。

接下來短短數年內,她幾乎定義了整個 2000 年代初的青少年電影宇宙。從《辣媽辣妹》(Freaky Friday, 2003)展現喜劇節奏、《高校天后》(Confessions of a Teenage Drama Queen, 2004)確立迪士尼甜心地位,到代表作《辣妹過招》(Mean Girls, 2004)讓她徹底紅遍全球。她飾演的 Cady Heron 是無數青少年心中的經典角色。

同時,她還錄製了兩張錄音室專輯、主持了 MTV 電影獎,並三次登上《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也讓她成為千禧時代青春偶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面孔之一。

 

 

當一名聽話的好萊塢童星
.

Lindsay Lohan 向《Busltle》回憶,童星時期的自己經常被灌輸「要對所有事說『好』」的觀念,這種無條件配合的文化,在業界被視為「專業」,但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卻可能是失去自我邊界的開端。

Lohan 直言:「他們教童星要對所有事情說『好』,但真正的生活並不完全是那樣。」

她作為一個「多產的童星」,非常擅長順從所有來自經紀人、片廠、品牌的要求。這意味著她幾乎從未對任何工作機會說不,導致自己在最關鍵的發育階段,經歷了長時間的過度操勞與心理消耗,甚至自己當時只能每天勉強擠出一兩小時睡覺。「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必須去看牙醫。但我根本沒有時間,最後是牙醫來找我。」

「我一邊在《金龜車賀比》的片場預告片裡錄專輯,一邊還得上《TRL》宣傳。」最後她一度因過勞而住院,診斷為腎臟感染。

過去好萊塢培養出許多代的童星,自然知道如何獎勵想紅的「聽話孩子」:你愈能配合,愈能被捧紅;但你愈是被需要,愈容易忽略自己真正需要什麼。越是壓抑也越容易失控。

狗仔獵巫文化
.

進入 2000 年代中期,Lindsay Lohan 的事業與私生活開始出現錯綜交纏,她並不否認那段時期的生活確實混亂,曾因酒駕、吸毒住院與各種官司上新聞,她依舊有作品產出、角色跨度也不小,只是這些內容往往不敵更聳動的標題。

「我覺得八卦後來變得像自己有了生命一樣,完全失控了。」

2006 年,在 Terry Richardson 的鏡頭下,她拿起打火機點燃手中以她為主題的八卦小報

她曾說,當年的自己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家總是對她的私生活比作品更感興趣,「我覺得我的一些作品被狗仔和那些年輕時的瑣事掩蓋了,這真的讓人困擾。我希望那些部分沒有發生。」

Ps. 當年最知名的一場專訪,便是 2013 年她為了宣傳 Scary Movie 5 而上 David Letterman 談話秀。然而,整場訪問 David 不停質問她「怎麼還沒去戒毒」「吸毒多久」攻擊 Lindsay Lohan,後來她受不了只以「我們事先彩排並沒提到這」回應。

「我當時心裡想的是:『除非我這裡什麼新聞都沒有,他們才會專注在我真正的工作上。』」

於是,她開始想「消失」一段時間,只為了能讓外界安靜下來、不再讓自己被八卦報導定義。

.
這也呼應了那個時代女明星所面臨的媒體壓力。即便努力工作,也難以改變被媒體過度審視的命運。她與 Britney Spears、Amanda Bynes 等人同時經歷著近乎侵犯的媒體報導——關於外貌、性經驗、心理狀況、甚至「裙底偷拍」的畫面都能被當成聊天話題流傳。

但對 Lindsay Lohan 來說,真正改變的是她與整個產業的關係。曾經她是會被大量劇組爭搶的名字,但當負面新聞的數量開始超過作品發表時,製片公司與導演便開始猶豫是否找她合作。到了 2010 年代初,她的名字越來越少出現,更多時候則出現在娛樂新聞的「歷史回顧」或脫口秀笑話裡 —— 當公眾只記得她的失控,工作機會也逐漸從手中滑走。

離開美國、找回內心平靜
.

2014 年,在八卦媒體長時間的騷擾下,27 歲的 Lindsay Lohan 選擇離開美國,只為了找回內心的平靜。先搬到了倫敦。從演藝圈消失了一段時間。她形容這段時期是「尋找自我」的旅程,也是她第一次真正學會說「不」。

當時,她在倫敦西區演出 David Mamet 的戲劇《Speed-the-Plow》,她發現自己不再需要無條件接受每一個提案,不再是那個對所有事情點頭的童星。她停下來,只為了問自己一個根本的問題:如果從未墜入愛河、如果從未真實經歷生活,還能說自己是完整的人嗎?

當時 Lindsay Lohan 在戲劇中的熟練演技獲多數劇評家稱讚,但由於她過去種種的黑歷史,讓少數人保留評論

她回憶:「我只是花時間在自己身上,所有那些門就都打開了,那些『Yes』也來了——我真正想說『好』的事情,」這種在倫敦學會設定界限的經驗,是她日後能夠重返好萊塢的重要基礎。

後來,Lindsay Lohan 選擇移居杜拜,其中一個原因是狗仔隊在當地是違法的,這讓她第一次真正享受到隱私與安全:「你不能在餐廳裡拍別人的照片。你必須徵求對方的同意,這跟美國完全不同。隱私,是最關鍵的。杜拜讓我可以真正看清我接下來想做什麼。

也是在杜拜,她遇見了現在的丈夫、金融家 Bader Shammas,兩人婚後育有一子 Luai。成為母親的身份,進一步改變了她看待工作的方式,也讓她對「復出」有了不同的定義:不再是為了證明什麼,開始以更有選擇性的方式回應工作邀約,學會平衡演藝與生活,以一個更成熟穩定的狀態重新上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indsay Lohan(@lindsaylohan)分享的貼文

整理狀態再出發
.

從 2024 年開始,Lindsay Lohan 有別於過往八卦小報中失控的模樣,不僅慢慢穩定回歸螢光幕,更以演員與製作人雙重身份,逐步重建自己的職涯。她坦言,自己在 COVID 期間嘗試了「顯化」,不斷在筆記本上寫下:「我想和 Netflix 合作。」

「我當時的想法是,能和 Netflix 合作三部片,再看看之後要怎麼發展。我也一直想讓回歸的第一部長片是跟 Disney 合作,」

結果還真的成真了。與 Netflix 從 2022 年的《聖誕傾情》(Falling for Christmas)開始,接續推出 2024 年的《愛爾蘭之願》(Irish Wish),再到聖誕浪漫喜劇《我瞞的聖誕》(Our Little Secret),重新奪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她說:「我很喜歡和 Netflix 合作,他們讓我有機會從執行製作開始,然後到《我瞞的聖誕》我已經是完整的製作人,」她說。「從選角、服裝、甚至剪接,團隊都會尊重我的意見。這是我從沒想像過的學習平台。」

重返迪士尼
合作《辣媽辣妹2》
.

2025 年上映的《辣媽辣妹2》(Freakier Friday),不只是 Lindsay Lohan 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電影項目,更象徵她的正式回歸——這也是她自 1998 年的《天生一對》後,首次再次與迪士尼合作劇情長片。對她而言,這是一個「圓滿時刻」,讓她回到最初出發的地方,並以更成熟的身分再次踏上片場。她和美版《ELLE》說:「這部片讓我想到當年拍《天生一對》的感覺,」

「那證明我當初選擇暫時離開演藝圈,去尋找自我和人生方向,是正確的決定。」

.
《辣媽辣妹2》延續了第一集的母女對換設定,但在風格與敘事上更加豐富:更多的音樂、更多的時尚細節。她形容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為青少女打造」的作品,能夠幽默而不尷尬地處理代溝,並傳遞關於家庭與連結的溫暖訊息。

這次的拍攝過程,與她過去經歷的高壓時期截然不同。在訪問中她提到,這部片不僅讓她感到「超現實」與「興奮」,更讓她體會到什麼叫做自在創作。「當幕後團隊都感到快樂時,這種感覺會直接反映在電影裡,」加上《辣媽辣妹2》主要在加州的 Palisades 與 Malibu 取景,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致敬歷經野火重創的加州社區。

在片尾花絮中,Lindsay Lohan 和 Jamie Lee Curtis 一起大笑、開玩笑,就像多年未見卻默契未減的老朋友。這樣的畫面不只是電影劇情的延伸,同時也向認識她的觀眾宣告正式回歸。

第一集有演出的 Chad Michael Murray 亦有出現在《辣媽辣妹2》中,與 Lindsay Lohan 一同上演回憶殺

為什麼 Lindsay Lohan 回歸讓許多人感動?
.

看見 Lindsay Lohan 擺脫過去的黑歷史,外媒均稱她的回歸像是專屬她的「文藝復興」 Lohannaissance。《Flaunt》便問她自己又是怎麼看待這一切?她說:「我就是活在當下。對我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我的人生是朝前走的,不是回頭看。我從不後悔。」

「過去發生的每一件事,我都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這讓我很感恩。因為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課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白白浪費它們。你永遠不知道哪一課會在未來用上──所以從過去學習,是最好的方式。

此外,她也體悟到,今天的好萊塢和當初她離開時不太相同,她當年的生活是被狗仔追拍的,而不是像今天的明星們能透過 Instagram 自行釋出訊息、塑造形象,「現在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故事。」

媒體對待年輕女星的方式也有改變,較不那麼殘忍與表面,雖說如此但她對這一點不太投入評論,只輕描淡寫地說:「我其實沒有特別去注意,也不太看那些報導。因為我知道它們是怎麼運作的,所以沒什麼意義。你如果沉浸在那些東西裡,只會迷失自己。

現在的她,不再需要媒體替她定義人生,也不急著為自己「證明什麼」。她的生活已經有了新的重心,她在個人成長、家庭及事業有更多掌控權,一個更健康、更成熟且更快樂的全新開始。對 Lindsay Lohan 來說,真正的復出,不光只是站上舞台 ── 而是有能力重寫自己的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