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女狼俱樂部》25 週年:從票房黑馬到文化符號,這場美國夢為何歷久不衰?

2000 年,《女狼俱樂部》(Coyote Ugly)在暑假檔期上映,以熱鬧的酒吧場景、鮮明的女性角色和追夢故事,在當年票房竄升為黑馬。片中,女主角在紐約一家以「女狼」聞名的酒吧工作,與同伴在吧台上歌舞,營造出專屬千禧年的狂放氛圍。由 LeAnn Rimes 演唱的主題曲〈Can’t Fight the Moonlight〉更因此成為全球熱門金曲,讓電影與音樂相互加持,形成跨越二十多年的文化記憶。

今年適逢電影上映滿 25 週年,我們也趁著這個時刻,回顧幕後拍攝的趣聞、創作靈感與當年掀起的文化現象,帶你重新認識這部千禧年經典。

《女狼俱樂部》故事背景
.

故事主角 Violet(Piper Perabo 飾)是一個來自新澤西、懷抱創作夢的女孩,孤身來到紐約闖蕩。她白天拚命送音樂 demo、找機會表演,晚上則在由 Lil(Maria Bello 飾)經營的 Coyote Ugly 酒吧打工。這裡的規矩很簡單——音樂要夠吵、酒要夠烈、調酒師要敢站上吧台與客人互動。隨著她與其他 Coyotes 逐漸培養出革命情感,Violet 也慢慢地在這座城市找到屬於自己的鎂光燈。

電影裡的配角陣容也很吸睛:Tyra Banks、Bridget Moynahan、Izabella Miko 各自飾演個性迥異的 Coyotes,John Goodman 則飾演薇歐蕾的老派父親,Adam Garcia 成了她的音樂與戀愛拍檔。

後來,《女狼俱樂部》意外成為當年暑期檔的「黑馬」熱門片,在美國國內收穫 6000 萬美元票房,全球票房更達到 1.14 億美元。「女狼」熱潮更延伸至現實世界,催生了世界各地以「Coyote Ugly」為名的酒吧,其中包括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一家分店,完整複製了電影中酒吧的氛圍與設計,並定期舉辦「女狼之夜」活動,讓影迷得以親身體驗片中熱力四射的場景。

在《女狼俱樂部》之前,導演只拍過廣告
.

在執導《女狼俱樂部》之前,David McNally 仍是一名廣告導演,沒有任何長片執導經驗,甚至連經紀人都沒有。一次意外的機會,卻讓他進入了《閃舞》《世界末日》導演  Jerry Bruckheimer的視線。

1999 年超級盃期間,McNally 為百威啤酒(Budweiser)拍攝了在美國的第一支商業廣告——一則以龍蝦為主角的幽默廣告。這支廣告播出後迅速爆紅,被評為當屆超級盃最出色的廣告。隔天,他的製作公司就接到 Bruckheimer 團隊的來電,表示這位好萊塢金牌製片人想看更多他的作品。即便 McNally 宣稱導演候選名單中他是最後一名,但最後他堅持啟用新人演員的理念,反而讓他雀屏中選。

McNally 分享,自己接到劇本的那一刻「也很像在演電影」:他當時正坐在泳池邊工作,一名全身黑衣、戴著「Jerry Bruckheimer」帽子的年輕人走來,遞上一個黑色信封:「你是 David McNally 嗎?這是 Jerry Bruckheimer 特別送來的。」

選角方面,他與 Bruckheimer 決定大膽用新人。Piper Perabo 最終擊敗了 Jessica Simpson 與 Jewel,拿下女主角資格。當時的她在試鏡被問會不會彈吉他,明明不會卻硬說會,為了複試還在另一部片的拍攝空檔拼命練琴。McNally說:「而且她本人真的來自新澤西,看起來就是那個角色本人。」

當年已是超模的 Tyra Banks 加持
.

在《女狼俱樂部》中,超模泰拉・班克斯(Tyra Banks)飾演直率的調酒師佐伊(Zoe)。儘管當時她已是全球頂級超模,但走進片場時,卻毫無明星架子,滿身都是熱情與專業。導演大衛・麥克納利(David McNally)回憶:「泰拉一來就問我想要她怎麼演。我告訴她,在某些場景中,你們的任務就是『看起來玩得很開心』——因為妳們就是女主角 Violet 生活中缺乏的那種能量。」

 

@cinespialaDeleted scene from of Tyra Banks dancing to Party Up by DMX in Coyote Ugly, 2000♬ original sound – Cinespia

泰拉完全投入角色,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扭腰、跳舞、展示自己、站上吧台再縱身跳入人群——全是現場即興,劇本裡完全沒有安排。麥克納利笑著說:「她自發地做了那些動作,還即興加了幾句台詞。」

多年後再看這些片段,泰拉自己也忍不住笑說:「我看著電影片段會想,『那個瘦瘦的女孩是誰?』我當時可以毫不猶豫地跳上吧台、跳進人群、做那些瘋狂的事。現在別說跳吧台了,做夢也做不到——雖然我還是能扭腰搖擺一下屁股。」

 

原本來「救火」的 demo,卻成了千禧經典主打
.

《女狼俱樂部》的成功,少不了那張賣到多白金的原聲帶。奧斯卡獲獎詞曲作家 Diane Warren 為電影創作了多首原創歌曲,最初原本全由女主角 Piper Perabo 親自錄製演唱。

然而,在試映會後,導演 David McNally 發現了問題。他回憶:「奇怪的是,當這部電影試映時,大家都說喜歡原創歌曲,但最後那首《The Right Kind of Wrong》並不是最好的。這證明你並不總是知道人們想要什麼。」製片人 Jerry Bruckheimer 當機立斷:「我們必須重拍那個場景。Diane,妳必須寫一首新歌。」

Warren 很快交出了《Can’t Fight the Moonlight》的 demo,Bruckheimer 的團隊聽過後立刻確定——這就是他們要的結尾曲。

但同時,這也帶來另一個決定:Piper的歌聲將被鄉村天后 LeAnn Rimes 取代。Piper坦言:「我當時很害怕他們會說更糟的事。他們說:『我們要重新錄整張專輯,因為你的聲音不適合這個角色和這部電影。』我想,『只要電影好就行,那就無所謂了。』」她強調,自己願意做「任何能讓電影變得更好的事」。

最終,《Can’t Fight the Moonlight》不僅成為電影的音樂標誌,也闖進了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 11 名,奠定了這張原聲帶的經典地位。

 

25 年過去,為何《女狼俱樂部》影響力依舊?
.

先前電影滿 15 週年之際,《Hollywood Reporter》曾邀請導演及演員一同回顧當時推出電影的心路歷程。

導演 David McNally 坦言,他當初並沒預料到這部電影會如此歷久不衰。即便多年後在片場工作,仍會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走向他,對他說:「我好喜歡那部電影。」許多人更會分享,這部作品讓她們受到鼓舞,決定追隨自己的夢想,去做那些她們覺得命中註定該做的事。對 McNally 來說,這份影響力令人感到謙卑而珍貴。

製片人 Jerry Bruckheimer 則認為,《女狼俱樂部屬於那種當你看完走出電影院時,會感覺非常好的電影。觀眾以正面、熱情的態度擁抱了這部作品,也因此讓它在票房上表現亮眼,更擁有驚人的後勁。

飾演酒吧老闆莉兒(Lil)的 Maria Bello 回憶,即便在電影上映多年後,仍會有年僅十二歲的女孩——在電影首映時甚至還沒出生——走向她,說自己很喜歡這部作品。對她來說,《女狼俱樂部》是首批描繪年輕女性掌控自身性魅力的電影之一。

「她們不是被利用,而是由自己決定如何穿著、如何行動、以及要做什麼;她們並沒有被物化,反而因為展現真實的自己而受益。」

女主角 Piper Perabo 則形容,《女狼俱樂部》就像是一個美國版的灰姑娘故事,但尋找的並不是王子,而是屬於自己的事業與藝術。「這是一部正向的電影,關於友情,以及學會獨立完成事情,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她說,

「在這個國家如今的情況下,有時候能看到一個人去到她所熱愛的城市,找到一份能支撐生活的工作,一邊創作藝術,最後成功突破,真的很美好。對我來說,那就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