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所以,為何時尚界總愛與建築扯上關係?

曾有言:「時尚產業為反映當代社會文化的一面稜鏡。」隨著時代演進,可見當代設計師們經常引用生活周遭的元素化為創作靈感,以作品轉譯該產業於生活中所建構出的文化脈絡,最終形成了泛文化的交融,如近年建築與時尚兩方間的跨界媒合便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建築與時尚設計彼此有著許多共通點,均著重於點、線、面及色彩等創作維度,而建築所強調的空間及結構,轉化於時尚設計中總迸發出許多使人驚奇的火花,不論是從設計師自身的建築學背景出發,或是利用當代建築所觸發的靈感激盪,直至今日,總能見到諸多時尚設計師援引建築元素作為創作靈感,甚至有建築師跨界時尚產業案例存在。


 

建築與時尚的連結
.

建築背景能如何影響時裝設計?如西班牙設計師 Paco Rabanne 於 1966 年發表首個服裝系列〈12 件無法穿著的裙子〉(12 Unwearable Dresses),充分展現過去於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建築的背景,實踐對非傳統材質的熱愛。系列中的單品線條鮮明且架構精確,宛若一棟棟矗立的堡壘,安穩且無堅不摧,卻又相當貼合女性身形。

1966 Paco Rabanne 12 Unwearable Dresses

六零年代的巴黎主張優雅且柔軟的女性輪廓,但在 Paco 的服裝系列中,看不見毛呢、紡紗、絲綢等傳統面料,取而代之的是塑膠片、金屬鏈、黑膠唱片,甚至是紙張,以螺絲刀、錘子、糨糊等五金工具取代傳統裁縫所使用的針線,設計師本人曾說道:「創作必須要能震驚他人。」

Paco Rabanne 為 model 試衣, photo via Getty Images

Paco Rabanne, photo via CR Fashion Book

另一個例子,能夠談談信奉解構主義的川久保玲。

玲姐過去曾說:「完美的對稱是醜陋的。」她所擅長的,便是將服裝的各個結構點拆開,將單品經過多次重組再塑造,即便是過去人們習以為常的設計,她總能找出一般人視而不見的細節,重新整併並釋放新的張力。

Comme des Garçon 2019 RTW F/W, photo via Vogue Runway

左:Comme des Garçon 2020 F/W; 右:Comme des Garçon 2017 S/S

從她的設計中,我們也能看見與解構主義建築師 Frank Gehry 有幾分異曲同工之處。

建築師 Frank Gehry, photo via architecture.com

Frank Gehry 認為,所謂建築的「完整性」,不代表需要維持統一的風格,而應從整體結構著手,他過去的作品扭曲、變形,毫無規律,帶點理性的隨性,在視覺的比例卻相當到位,打破人們對建築的固有印象,如捷克跳舞的房子,亦或是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均是典型的例子。

The Dancing House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by Frank Ghery

位於德國萊茵河畔的為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

LVMH Foundation by Frank Gehry, photo via World Art Foundation

 

建築與鞋履的連結
.

建築往往能與「穩定」、「設計美感」、「永續」等辭彙連結,於時尚的跨界,除服裝外,在鞋履設計中也能見到許多相關討論。

Zaha Hadid, photo via thefemalegaze.org

過去傳奇建築師 Zaha Hadid有相當多「不務正業」的跨界合作經驗,舉凡如包包、珠寶等領域均有涉獵,而在鞋履設計上,她保有自己在建築領域的邏輯思維,結合建築的力與美,顛覆鞋履傳統,如在 2013 年為英國時尚品牌 United Nude 所設計的一組獨具雕塑感的鞋履便是絕佳的例子。

女模的雙腳踏進了獨具未來感而帶有獨特結構的鞋履,United Nude 的品牌根源便是來自建築的概念,找來一批建築及工業設計師跨界操刀,並為 3D 列印製造鞋履首開先例。

NOVA by Zaha Hadid for United Nude, 2013, photo via archdaily

2014 年巴黎秋冬時裝周街拍 Lily Gatins 著 Zaha Hadid for United Nudes, photo via Style de Monde

似鞋非鞋的鞋履設計,或許不在大眾日常穿著的考慮範圍內,但對設計者來說,力圖突破界限,創造有別於主流市場的不同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而與大眾較為接近的案例,我們則能來聊聊 Trippen。

Trippen, photo via santafedrygoods.com

 

宣揚包浩斯精神的當代鞋履
.

創立於 1992 年的 Trippen,兩位創辦人 Michael Oehler 與 Angela Spieth 本身為包浩斯精神的信徒,這點也自然融入在品牌的鞋履設計中。

創辦人 Michael Oehler 與 Angela Spieth, photo via Essential Elements Chicago

德國包浩斯(Bauhaus)學院去年正迎來創立100 週年,即便在歷史上僅留存 14 年,卻以成為今日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泉源,創辦人 Walter Gropius 信奉功能主義,所謂今日大眾所認識的少即是多、極簡主義,甚至是現代主義所訴求的行隨機能理論,均是由包浩斯而來。

德國 Bauhaus 學院創辦人 Walter Gropius

包浩斯風格的建築及傢俱中未能見過多裝飾,在平面設計中,則多以幾何及三原色的形式呈現,統一建材,展現簡約、重視機能的核心理念。同時,這也是 Trippen 想傳達給消費者的中心思想。

比利時家具品牌 Zetel,由設計師 Fien Muller 及 Hannes Van Severen 所創辦,同樣以包浩斯精神作為靈感, photo via THECOOLIST

1930 年,原以彎曲木材工法起家的家居品牌 Thonet,找來如 Mart Stam、Marcel Breuer 和 Mies van der Rohe 等出自包浩斯學院的設計師,將木材融合鐵管元素,進而使 Thonet 拓展在家具界的地位。

Trippen 的鞋履設計風格簡潔、內斂,並首要強調功能性。初見品牌鞋履,定會注意到設計與市場大部分鞋履品牌的設計方向相當不同,Trippen 不在乎主流市場的認同,將誇張吸睛而無功能性的設計一併捨棄,將造型與機能合二為一,著重在創造一雙真正耐走、實穿的鞋履,如共同創辦人 Angela Spieth 過去所言:「我們的設計始終以主要功能為基礎:回歸鞋子本身。」

鞋子才是ㄧ切的主軸,所謂品牌經營所需的行銷活動以及商店,均為陪襯品,不應反其道而行。

Trippen Produktion Zehdenick

順帶一提,於今年一月的巴黎高級訂製週上,Trippen 與荷蘭時裝設計師 Iris van Herpen 共同合作開發秀鞋,鞋面皮革以雷射切割的方式搭配手工縫製,鞋底則為手工雕刻染色,鞋款高度達 14 公分,鞋體本身穩定的結構也帶來絕佳的舒適度。

除了與包浩斯主義的主張相容,隨著環境議題成為當前時尚界熱議的話題之一,如何以不同的思考方式突破並開創新局成為首要挑戰。在近期 2020 春夏系列,Trippen 以「改革」為題,堅持以高級製鞋的面料與匠人工藝製鞋,作為鞋履界的環保先驅,本季選用 Vegan 面料代替皮革,並同步開發其他的環保面料,再次詮釋過去主張的自然理念,提供給消費者一雙符合當代環保價值的鞋履。

在此,我們也推薦三雙本季 2020 春夏鞋款:Zig Zag、Oppose 以及 Roof 鞋款。

Oppose, photo via Trippen

Roof, photo via Trippen

Zigzag, photo via Trippen


結語
.

以文化面來說,跨界能使兩個原本毫無相關的領域產生新的連結,迸發新的火花,顛覆傳統。同時,在限量、聯名成了消費主流的今日,跨界也代表著有利可圖,給了創作者擴大世界的可能,如同建築與時尚,雖看似無關,實則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