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關於 TUDOR 帝舵這錶,你該知道的十件事

一個人對 TUDOR 帝舵這個牌子的印象可以拿來當作一種年齡測驗,如果你覺得它很老氣、只是人家買不起勞力士的一個替代方案的話,不好意思你可能已經年近四十或更老了;如果你覺得它是一個有點潮、有點帥、有貝克漢和 Lady Gaga 代言的牌子,甚至不太清楚它跟勞力士有什麼關係的話,那麼你可能是最近十年才開始接觸高級錶的。

十大真相:勞力士ROLEX

一個牌子能夠在不同世代之間產生這麼大的代溝表示它一定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才會產生了如此戲劇性的變化,而以帝舵的情況來說,它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在錶界大概要隔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精彩情節,以下是關於帝舵你應該要知道的 10 件事。

 

重點 #1.
帝舵一開始是勞力士的副牌
.

帝舵 1952 年的廣告

大多數人對帝舵的認知都是勞力士的副牌,甚至直到現在仍然這樣覺得。大家會這麼想是因為事實如此。勞力士的創辦人 Hans Wilsdorf 想新開一個品質跟勞力士差不多但價位更低的品牌來開拓市場,於是他在 1926 年註冊了 TUDOR 這個商標,開始販售錶殼等等外裝跟勞力士同級、但內部機芯並非自製的帝舵錶款,而這樣的體制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結束,因此市場上對帝舵的印象始終很難跟勞力士切割開來。

勞力士最早的根據地是在英國,帝舵一開始想要拓展的也是英國市場,因此我們在他們家的品牌識別中可以看到很多「英國味」的元素,包括早期的薔薇 Logo 或是現代的盾牌 Logo都是非常皇權的象徵,甚至「Tudor」這麼名字本身就是來自都鐸王朝。

此標誌鐫刻於盾牌圖案內,象徵着力量(腕錶堅固)與優雅(線條美態)的完美結合。


 

重點 #2.
2010 年開始走出自己的路
.

2010 年帝舵重整後的第一號作品 Home Plate 復刻版

由於繼承了勞力士的品質、市場定位又很明確,帝舵從創立以後一直到 1980 年代一直都經營得頗有成績,尤其是 1950-70 年代他們推出了不少風格迥異於勞力士的錶款 — 比如說稍後會提到的賽車計時碼錶 Home Plate,這些錶款在用色和幾何線條上更加活潑,一定程度上都讓帝舵擁有了獨立於母牌之外的個性。

帝舵 OYSTERDATE 7033/0(1970)

不過當人家的副牌注定很難擺脫「替代方案」的印象,到了 1990 年代以後帝舵的創意陷入停滯,推出的產品逐漸失去魅力,整個品牌也開始給人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感。

經歷了漫長的低潮,2010 年帝舵重新振作,他們幾乎把原本的產品線砍掉重練,改以品牌最輝煌的 1950-70 年代當時生產的古董錶為底本,設計出一系列介於復刻和復古之間的全新錶款,並且徹底改造品牌所有的行銷宣傳方式,從此開拓了一個更年輕的新興市場,逐漸在產品和客層上跟勞力士做出明確的區隔。


 

重點 #3.
想買一支嗎?當前 Black Bay 系列是品牌主力
.

Black Bay 41mm

作為品牌重開機的先鋒,2010 年帝舵推出的全新錶款是復刻了他們家在 1970 年代最受玩家追捧的計時碼錶「Home Plate」,不過今天撐起整個品牌的並非 Home Plate,而是在 2012 年推出的復古潛水錶 Black Bay 系列。

1969年 帝舵 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7016,「雪花」指針首度現身

計時碼錶和潛水錶原本就是玩古董帝舵的兩個大宗,尤其是它的潛水錶細節變化多端,跟勞力士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特別受到玩家的關心和研究。Black Bay 揉合了帝舵自從 1950 年代以來歷代潛水錶的特徵——其中包含了它最具辨識度的雪花形指針以及早期的薔薇 Logo,這些都是玩帝舵的錶迷們最想看到細節,於是乎一推出就在市場上賣得叫好又叫座,如今已經從原本的三針款發展出計時碼錶和兩地時間,儼然成為品牌最大的產品線。


 

重點 #4.
勞力士不想做的,帝舵都在試
.

眾所皆知勞力士是個保守的品牌,所有錶界流行的新風格、新材質或是新式的行銷手法他們都敬謝不敏,相對地帝舵在自立門戶以後逐漸開始擺脫這些過去老大哥加在他身上的約束,以前勞力士不敢做的事他全部都要試過一遍,於是乎我們在帝舵的錶款中看得到青銅和黑陶瓷的錶殼,宣傳上對 Instagram 這些新媒體的運用也靈活得多,甚至找來了 Lady Gaga 和周杰倫代言品牌,這些都是身為勞力士家族成員過去難以想像的舉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UDOR Watch OFFICIAL(@tudorwatch)分享的貼文


 

重點 #5.
以中價位來說,CP 值屬帝舵最高
.

漸層面盤銅殼 Black Bay

今天的帝舵一方面在跟勞力士做區隔,另一方面卻又分享了共處同集團的好處,成就勞力士超高品質的生產技術 know-how 很多都直接下放給帝舵:比如說帝舵的自製機芯中採用了精準又防磁的矽游絲,由於專利的關係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幾個集團的品牌可合法使用這項技術,而托勞力士的福,帝舵很幸運地就是其中之一,諸如此類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帝舵可以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做出同價位其他品牌難以批敵高規格產品,再加上為了避免跟勞力士網內互打,帝舵即便是稍貴的款式定價也都很節制,種種條件讓它在 10-20 萬這塊市場擁有幾乎無敵的 CP 值,裝矽游絲、有天文台認證的高檔自製機芯還敢賣這個價錢的只有他們家了。


 

重點 #6.
跟百年靈互換機芯,創了互換先例
.

由百年靈「交換」給帝舵的計時機芯 MT5813

2017 年帝舵做了一件讓業界耳目一新的事。

長久以來高級錶市場都糾結在機芯是不是自製的這件事,有實力的錶廠自己出錢研發,要不然就只能用跟大家一樣的通用機芯,彷彿除此以外別無選擇。帝舵在 2015 年做出了自家第一顆機芯,不過這顆只有最基本的三針功能,以他們家的產品線還缺一顆計時機芯,正好另一家跟他們各方面條件都很像的百年靈情況剛剛相反,人家是有計時沒三針,於是乎這兩家就破天荒地「交換」機芯,讓對方獨家使用自己的機芯,互相補完了各自的弱點。

這邊給一個觀念是,研發一枚全新的機芯是一件超級燒錢的事,如果這枚機芯還得搭載穩定耐操的計時功能的話就又更貴了,帝舵透過這樣的方式換到了一顆經過市場考驗、備受玩家好評的計時機芯,不但省下了大筆的研發費用,也為品牌確保了未來產品的優秀品質(究竟誰比較有利這件事眾說紛紜),更重要的是他兩家的此舉開創了一個先例,為錶界「自製 or 通用」的二擇提出了第三種可能性。


 

重點 #7.
NATO 錶帶大流行?帝舵屬先鋒
.

以古董織機製作的 NATO 錶帶

五顏六色的 NATO 錶帶如今已經在街頭的風景取得市民權了,尤其是進入了盛夏的現在。不可否認地 NATO 錶帶能夠廣泛為人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得拜 Daniel Wellington 的流行之賜,但其實在此之前率先有規模地將 NATO 帶用回高級錶的是帝舵。

小知識:1964 年,當史恩康納萊拍攝 007 金手指時,他手上的 Rolex 6538 Submariner 便佩戴了一條深藍紅綠條紋窄版錶帶,許多人將此配色命為「Bond NATO」,在 NATO 帶風行之前,龐德可以說是走得非常非常前面。

帝舵自從 2010 年的 Home Plate 復刻版以來每款錶都會多附一條 NATO 帶,而且還是用古董織機手工編出來的高檔貨,導入(在腕錶歷史有著極重要地位的)NATO 帶可以視為帝舵重塑品牌形象的一環,色彩鮮豔、質感又迥異於傳統高級錶的這種織品錶帶為他們新一代的產品帶來了一股年輕新鮮的氣息,此舉不但跟當時市面上的錶款做出了區隔,也跟品牌自己過去的產品畫出了一道分界線。過去高級錶往往將 NATO 帶視為廉價的消耗品,帝舵的甘冒大不諱的確在近年 NATO 帶復興的初期大大推了一把。

 

重點 #8.
因為帝舵,年輕人重新對半金錶感興趣
.

關於啟用一個對的代言人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帝舵用貝克漢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將不鏽鋼錶殼的錶圈或是鍊帶的中間一排換成 K 金材質的半金錶長久以來都背負著老氣的污名,選擇了這樣的款式幾乎就跟長輩劃上了等號;不過這樣的刻板印象近幾年卻有鬆動的跡象,因為帝舵推出了一系列半金配色的 Black Bay,並且請出了他們的代言大神貝克漢親自示範,結果鋼殼金圈的潛水錶戴在他滿是刺青的手上毫無違和感,證明了半金錶本身沒錯,錯了的是我們從小被叔叔伯伯戴錶的畫面給霸佔了的記憶。


 

重點 #9.
直到 2018 年才重返日本
.

你知道直到去年為止,日本已經有幾十年都沒在賣帝舵了嗎?一個是全世界最大、最成熟的高級錶市場之一,一個是身為勞力士家族一員的 Cult watch brand,很難想像過去近半個世紀日本的錶迷想買帝舵只能透過水貨商。

事實上在 1970 年代日本一度是有代理帝舵的,但也許是因為當時的銷售不佳,到了 1980 年代勞力士在日本成立了直營分公司以後便結束了帝舵在日本的業務,直到 2018 年才終於隨著品牌重整後的全球策略重新回歸。不過像他們這種玩家級的品牌原本就最適合日本這個刁鑽的市場,即便是在水貨時代都還是醞釀了大批專精於古今錶款的厲害錶迷,因此一旦重新登陸了以後馬上受到熱烈的歡迎,連中古行情都跟著水漲船高。


 

重點 #10.
超過預估價 100 倍的拍賣行情
.

「Only Watch」是個兩年一度的的慈善拍賣,參與這個拍賣的鐘錶品牌每家都會提供一支獨一無二的孤品錶款競標,雖說是以慈善之名,但實際上也是各家品牌比實力、拚噱頭的一場行銷大拜拜。

2015 年帝舵首次參戰,推出的錶款是將他們市販的 Black Bay 小改了一點,做成 1950 年代品牌早期潛水錶的復刻版,結果這支預估價很客氣的只有 3,500-4,500 瑞郎的鋼錶,最後成交價飆到 375,000 瑞郎,足足是會前預估的百倍以上,這一步奠定了 Tudor 的市場地位。而在 2017 年的 Only Watch 帝舵提供的左冠銅殼 Black Bay 又再度賣出了 350,000 瑞郎(會前的預估價只有 4,500-5,500 瑞郎),同樣超出了七、八十倍,眼看著今年年底又有 Only Watch 了,這次他們家推出的全黑陶瓷 Black Bay 估價4,500-5,500瑞郎,最後會以多誇張的比率成交呢?大家都端了板凳等著看。


Text by Kyo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