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大熊餐廳》Ayo Edebiri 的「無濾鏡」魅力,如何成為最真 Z 世代女星代表?

在短短幾年內,因 HBO 全球人氣影集《大熊餐廳》中 Sdyney 一角為人所知的 Ayo Edebiri 已成了時尚界與影視界的新寵兒。即便她看似一夜之間成名,可其實一切都源自她對喜劇與故事的熱愛。

從童年啟蒙自聖經中的故事,直到後來在大學期間認識了喜劇夥伴 Rachel Sennott,後來發展出的各式作品,迎來今年 Netflix 與 Julia Roberts 對手、Luca Guadagnino 的新作《獵殺之後 After The Hunt》。明年,更將為 A24 長片《小博士邦尼 Barney & Friends》撰寫劇本,電影之路備受期待。

今日的好萊塢正轉變中。多數觀眾早已厭倦永遠笑得完美、形象無可挑剔的傳統明星。他們想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像是每個人身邊的某個朋友。而 Ayo Edebiri 完全符合這樣的想像。她就是她自己,正因如此,才特別受到關注。

Photo via Vogue US

從小就是個焦慮的小孩
.

Edebiri 是家中的獨生女,成長於美國波士頓的工人階級社區 Dorchester。她的家庭有著深厚的宗教背景,從小便固定每週至少兩次參加五旬節派的教會聚會。她的母親來自加勒比海國家巴貝多(Barbados),是虔誠的信徒;而來自奈及利亞的父親則並不信教。她笑說,自己小時候常對父親開玩笑說:「你會下地獄喔,大哥。」

從小便有滿滿好奇心的 Ayo Edebiri,總是處於高頻率的焦慮狀態。父母對她有著極高的期望,對失望的容忍度極低。她曾向《紐約時報》形容奈及利亞籍父親的態度像是:「我正看著你,但我永遠不會說我認同你。你不會想聽到我說出我不認同。但在我說出口之前,我們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這樣的家庭關係,讓她從小就熟悉壓抑情緒與期待之間的拉鋸。

她這麼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多有趣的人,我只覺得自己很緊張。」

聖經啟蒙她對故事的好奇
.

小時候在五旬節教會長大的 Ayo,教會幾乎是她的第二個家。她喜歡和青少年詩班一起唱歌、跟其他孩子建立連結,但那樣的環境對她的焦慮症其實非常不友善。

她曾對「世界末日」與「被神遺留在地球上」等宗教概念感到焦慮,甚至曾因早上醒來沒看到母親在床上,而擔心母親已經升天、只留下她和父親在人間。但即使帶著恐懼,Edebiri 當時還是很喜歡去教會。對她而言,宗教活動是一種連結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種讓她覺得人生有「更深層意義」的存在。

她坦言,聖經開啟了她對「說故事」的熱情。小時候,她經常寫日記,筆下的故事充滿奇幻與創意,甚至在八、九歲時就開始構思自己的奇幻小說,主角是一位孤兒女孩。她笑著說:「所有好故事的主角都是孤兒啊。」這種對故事的熱愛,也逐漸成為她日後走上編劇與表演之路的起點。

長大搬到紐約之後,Edebiri 的信仰開始出現轉變。她開始無法接受教會對同性戀與穆斯林朋友的態度——那些朋友被教義判定無法上天堂,這讓她無法釋懷。「這件事真的讓我快崩潰,」她坦言,「我腦袋轉不過來,壓力超大,也超難過。我只覺得:我需要休息一下。」

Ps. 據稱現在除了偶爾陪父母上教會,她依然在「休息」中。

窮苦的大學生活
.

中學時期,Ayo Edebiri 所就讀的波士頓拉丁是一所競爭激烈的公立學校,第一天上課老師就告訴新生:「看看你左邊、右邊,最後只有一人能畢業。」她也說,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白人。

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自在,八年級那年,她意識到幽默可以是一種面對世界的工具——她開始接觸即興喜劇,並記下自己最喜歡的肢體演員名單,像是 Buster Keaton 和 Jim Carrey。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喜歡讓人發笑的感覺,也開始意識到這代表她「懂人、懂他們要什麼」。

進入 NYU(紐約大學)後,她選擇主修教育,原希望跟著父母的想法成為一名高中老師,因為她們鼓勵她「找一份能賺錢的真正工作」。

「我上大學的時候才 17 歲,而且真的很窮,」她說。「幾乎一直都在打工。」

Photo via the New Yorker

她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在電話客服中心打給 NYU 校友募款;也幫紐約家庭帶過小孩;還在數學系大樓裡的學生咖啡廳工作過。「我還在一間很隨便的咖啡店當了三個禮拜的 barista,後來發現老闆在偷錢,我就離職了,接著又去 ABC Kitchen 當咖啡師。」她笑著說:「我其實很喜歡做 barista,因為我喜歡有秩序的工作,那種『做到剛剛好』的感覺,真的很療癒。」

而隨著在紐約待得越久,波士頓在她眼中也變得越來越像「小鎮美國」。「有次回去我真的傻眼,心想:『這是哪裡?我是在鄉下嗎?晚上十點店就全關了?太丟臉了吧。』」

半隻腳踏入紐約喜劇圈
.

但兩年半後,她內心產生動搖,她曾在 Noah Trevor 的訪談節目上聊她當時的教學經驗:「那根本不像電影裡的熱血老師站在桌子上改變學生人生的情節,」她笑說,「我站上去,學生只回我一句:『下來。』」

.
因此,她大三那年決定改念劇本創作,這也徹底改變了她與文化的關係——讓他意識到,自己對藝術的熱愛是有價值的。「我突然發現:《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可以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因為它的架構真的很厲害!」她說,「原來我一直都有品味。

同時,她更因此認識了 Rachel Sennott。Ayo 說,Rachel 是第一個鼓勵她參加單口喜劇演出的人。大四那年,還安排她在一場熟人家中的表演登台試水溫。「我那時只想說,『你可以不要煩我嗎』,」她回憶說,「但已經來不及了,我早就被排進表演名單了。」她便這麼進入到紐約的喜劇圈。兩人更成為長期的喜劇搭檔,一起創作並主演了 Comedy Central 網路影集《Ayo and Rachel Are Single》,該劇靈感取自他們在紐約非常悲慘的約會生活。兩人後來也在 2023 年共同演出電影《Bottoms》。

.
當單口喜劇演員的日子

.

Ayo於 2017 年大學畢業後便全力投入喜劇表演,報名各種 open mic,在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四處跑場,有時一天要演三場——下午四點、六點、九點,全城趕場像打乒乓球一樣。

她會放大自己的年輕特質,發展出誇張肢體語言的表演風格:焦慮時會猛然踢出一腿、講重點時則用力指向觀眾,全場節奏快速、能量強烈,形成她獨特而瘋狂的舞台氣場。

在她的段子裡,她會開玩笑說自己是「隱形的社區高級化推手」(stealth gentrifier),但因為自己是黑人所以不容易被識破;也會拿自己對男女的戀愛品味開刀。她曾在 2019 年的 Comedy Central 特別節目上說:「想到 Rosa Parks(美黑人民權鬥士)是為了讓我可以約會白人 DJ 而犧牲,真的是蠻激勵人心的。」接著又補一句:「我爸媽移民來美國,就是為了讓我被一個叫 Casey 的男人傳染尿道炎(U.T.I.)。」

她的聲線常帶著一種像是在跟閨蜜抱怨的懶洋洋語調,但當笑點推到頂點時,她會突然語氣一轉,變得銳利有力,一字一句地砸出 punchline,讓觀眾又笑又痛。

.

開始電視寫作
.

在單口喜劇初試啼聲後,Edebiri 很快被電視圈注意,開始踏入喜劇寫作領域,並於二十多歲中期逐漸在業界站穩腳步:她先後參與多部喜劇影集的編劇工作,包括 NBC 的短命情境喜劇《Sunnyside》、以及 FX 的人氣作品《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同時也在 Apple TV+ 的《狄金森》(Dickinson)第二、三季中擔任編劇,並出演女僕 Hattie 一角,完成從筆下走到螢光幕前的突破。

後來,她迎來生涯中的關鍵轉捩點——為 Netflix 動畫影集《青春無密語》(Big Mouth)的 Missy 配音。

最初,她只是該劇的寫作團隊一員。創作者 Nick Kroll 曾在她 24 歲左右的一場單口演出中發掘她,對她的幽默感印象深刻。動畫角色 Missy 的配音工作成為她的第一個主要表演角色。

她坦言原本抗拒試鏡,害怕一旦落選還要每天面對錄取者。但她與 Missy——這個不舒服的孩子、好色的書呆子——之間的連結極為深刻,尤其在探索身分認同與種族意識上,讓她十分有共鳴。

她曾說,因為觀眾主要透過聲音認識她,她一直都保有某種「匿名性」。直到 2021 年初收到了《大熊餐廳》(The Bear)中 Sydney 一角的試鏡邀請,才開啟她在真人劇領域的重要篇章。

接演《大熊餐廳》
.

2019 年,Ayo Edebiri 和《大熊餐廳》(The Bear)主創 Christopher Storer 共進午餐,飯後他隨口說了句:「我們有一天會一起工作的。」那時她還不知道,自己就是他心中 Sydney 一角的唯一人選。直到後來正式選角,她才聽到這段內幕,她忍不住在芝加哥的一場晚餐中作勢抱怨:「你早點說嘛!不過還好那時沒知道,否則我試鏡肯定會砸鍋。」

HBO 人氣影集《大熊餐廳》中的 Sydney 是一家高壓餐廳中的年輕副主廚,與 Carmy(Jeremy Allen White 飾)既是搭檔也是競爭者。Edebiri 為詮釋這個角色投入極大心力,常在拍攝空擋向現場的烹飪指導追問每一道菜的細節,確保所有鏡頭都符合 Sydney 的執著與專業。在第二季某場戲中,她穿著燙得筆直的圍裙與白襯衫,一絲不苟地檢查擺盤,與角色幾乎無縫接軌。

.
Sydney 不如傳統影集主角般「有條理」,有時會在壓力下情緒失控、甚至中途離場,而角色的複雜性,讓 Edebiri 能透過表演,讓觀眾能夠在她的脆弱、怒氣與害怕中看見層層堆疊的人性。

在過去專訪中,與 Ayo 有許多對手戲的 Jeremy Allen White 形容她和 Sydney 一樣積極,總是準備好、毫無保留地投入現場。兩人在鏡頭之外的默契也同樣深厚。White 表示他們很享受彼此的陪伴與合作,也希望這種真實的連結能夠自然流動到角色之間,讓觀眾在 Sydney 與 Carmy 的關係中感受到那種複雜卻真摯的情誼。

也多虧 Sydney 這個角色,讓 Ayo Edebiri 橫掃獎季,包下金球獎、黃金時段艾美獎、演員工會獎與影評人選擇獎,完成演員生涯的「大滿貫」。而《大熊餐廳》則成為她明星之路的助燃劑,第一季入圍 13 項艾美獎並贏得 10 項,第二季也勢如破竹。她的螢幕魅力與氣質也讓她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界新寵,她開始與造型師 Danielle Goldberg 合作,並正式成為 Chanel 品牌大使。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HANEL(@chanel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演開心的角色很無聊
.

在談到自己挑選角色的標準時,Edebiri 向《紐約客》引用了一句 Ebon Moss-Bachrach(飾演《大熊餐廳》中 Richie)曾說過的話:

「演開心的人很無聊。」

今年稍早,她亦曾現身 Quinta Brunson 的人氣喜劇《小學風雲》(Abbott Elementary),飾演女主角 Janine 的姐姐 Ayesha。Edebiri 描述這個角色時幾乎帶著一種難掩的興奮:「我要去一個我本來就超愛的節目演出,還演一個跟妹妹有心結、又超討厭攝影機的角色?這太爽了吧!」

多數時候,Ayo Edebiri 演出的角色都是內心複雜的女性,常做出讓人糾結甚至混亂的選擇。在《墊底俱樂部 Bottoms》中,她所飾演的 Josie 是個精明卻處處碰壁的高中女生,與好友共同創立了一個女子格鬥社團,只為了博得心儀對象 Isabel 的注意。當 Isabel 在場上猛然用頭撞向對手,兩人同時摔倒在地,Josie 的反應是一連串交錯的情緒:驚恐、渴望、遲疑,在她的表情上閃現得絲絲入扣。

Rachel Sennott 這麼形容:「Ayo 能同時掌握很多層次。」這種能力來自她作為表演者與寫作者的雙重腦袋,Sennott 更補充:「我覺得她會是一位很棒的導演,因為她同時在思考所有的面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ottoms(@bottomsmovie)分享的貼文

.

電影樹洞 Letterboxd
.

作為一名影癡,Ayo Edebiri 過去最常用的社群平台是 Letterboxd,她曾在上面寫很多風格誇張、搞笑又直接的影評。例如,她曾評論 2019 年電影《她們》(Little Women說:「Florence Pugh 和她低沉的嗓音可以掐我的脖子。我會為她而死。」語氣又激動又荒謬,很符合她做喜劇的個性。

她也常整理自己喜歡的片單,尤其是跟食物有關的電影,例如《吉卜力》動畫、《Tampopo》和《Babette’s Feast》。這些影評和片單讓人看得出來她對電影的熱情。

一直到今年,有眼尖網友發現她的 Letterboxd 已經關閉。有網友引用 Tina Fey 先前曾說過的一番話:「保持真誠既危險且昂貴。」指出目前 Ayo 的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如繼續在 Letterboxd 上發表太 real 的言論,很可能未來會被拿來當成炒作話題或是把柄攻擊。

.

記得演出的初心
.

目前正全力衝刺事業的她,儘管生活節奏極快,名氣也帶來焦慮,她也常想像,未來若能慢下來,有更多時間做拼貼本、玩 3D 壽司拼圖、看懸疑片,其實也挺不錯。談到自己的興趣,她笑說:「我有很多品味。不知道是好品味還是壞品味,但就是很多。」對她來說,放慢腳步並不是負面詞彙,「我欣賞的那些演員,他們的職涯也是有高低潮。

去年獎季期間,她忙得不可開交,也開始感到被壓力吞沒。有次跟另一位演員聊起來,對方給了她一句建議她一直守在心裡:「記得你為什麼開始做這件事,記得那個初心,一切就會沒事的。」她也在資深演員 Jamie Lee Curtis 身上,看見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仍渴望演戲、絲毫沒有停下腳步。

「他們還在追尋、還在提問,還是很有熱情。這讓我很感動,我希望如果有幸走到那個階段,我也依然如此。」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yo Edebiri(@ayoedebiri)分享的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