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Phoebe Philo 同名品牌開售,一個為當代女性所設計的終極衣櫥誕生!

2023 年最備受矚目的 Phoebe Philo 同名系列於台灣 23:00 開賣(美國時間上午 11:00),據《WWD》報導,該系列已於上週五在倫敦 Showroom 進行一對一的導覽。設計師 Phoebe Philo 本人並沒有在現場,也拒絕了所有採訪邀約,但可以感受到的是當初 Céline 的強大氣場再度回來。

 


女王回歸,大家感受到的是什麼?
.

資深時尚評論家 Cathy Horyn 是少數受邀預覽這系列的時尚記者之一,她於報導中寫道,「我當時心裡想的是『人們會為此瘋狂。』」

與 John Galliano 和 Marc Jacobs 一樣,同被 LVMH 集團請來復興老牌的一員,Phoebe Philo 的路線是既簡單且不複雜,她不像當時大膽設計師在做的那樣 — 沒有過度鋪張、沒有奇幻,沒有浮誇,她的態度是極其簡單俐落的,無論是在 Chloé 或是 Céline(從 20 歲到為人母),Phoebe Philo 都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堅持,僅做自己想穿的衣服,此舉如同偉大的香奈兒女士一樣,「如果我沒有想穿的感覺,那又有什麼意義呢?」自由是很大的一個賣點,如今 50 歲的她 — 身為母親和職業婦女,宣布開啟自己同名品牌,依舊,為「她們」治裝則成了主軸。

Phoebe Philo

曾為《華盛頓郵報》時尚評論家的 Robin Givhan 曾在 Phoebe Philo 離開 Céline 時表示,她的衣服捕捉到了某種女性的幻想和忠誠,她們堅信,只有 Phoebe Philo 才能用這種非貶低或霸凌他人的方式進行溝通。

那是一種少數人才能理解的微妙,因為當你與她擦身而過時,所感受不會是性感、權力或是華貴帶來的威脅感,更多的是個性上的魅力,比起晚上的派對,早晨的藝廊更像是這些人的歸屬。

《華盛頓郵報》編輯在看到這系列後形容,「這些衣服代表著一個生活經驗豐富,懂的善待自己的人,她知曉自己值得,可能她手握大權,甚至可能已出售過自己所創立的公司,在這個表揚青春卻冷漠年長的世界裡,這些衣服展示了其實中年後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那看似冷酷無情單純只是自己明白,你唯一想要驚艷的人就只有自己罷了。」

這樣的哲學理念 Phoebe Philo 不是先驅,美國歷史學家 Linda Przybyszewski 就曾在《The Lost Art of Dress》一書中寫道,在 20 世紀早期的黃金年代,高級訂製服可是說是為 40 歲後的女性設計的,「精緻的華服是為了那些年紀夠大,財務上有足夠責任感,有著性行為,將孩子手把手帶大,管好家中大小事物的女性所設計的。」

這些單品雖適合每個人穿,但只有年過 40 的人才有辦法突顯其風韻,其看似天文數字的價格似乎把年輕人和初學者都拒之門外了,可你在徘徊時,總是有人豪不猶豫結了帳,這就是我要的衣服。

Cathy Horyn 也稱讚道:「這是一種人們期待已久的事物,我必須承認,Phoebe Philo 的想法讓許多設計同行顯得格外彆扭。」她接續表示,「Phoebe Philo 以衣櫥的概念組織著品牌,正如官方的簡短聲明表示,『一個不分季、可以持續穿下去的作品。』這不僅僅可以在衣櫥存活很久,她也在創造一種風格和獨特的觀點,讓人由此延伸…。Phoebe Philo 只留下重要、感覺酷、勇敢的元素,基本上,這是由一位不滿於現況的女性所打造的當代終極衣櫥。」

《紐約時報》時尚評論家 Vanessa Friedman 認同道,所有的模特兒都是素顏上陣,包括過去的繆思 Daria Werbowy,這與時尚的幻夢無關,單純在呈現現實。


Phoebe Philo 的「策略」
.

在上週五的 Showroom 中,編輯們被要求不許拍照和錄音,也不希望透露自己身在何處,Cathy Horyn 疑惑道,為何要如此隱蔽?她認為,「顯然,自 2021 年簡短的回歸聲明後,人們對她的興趣呼聲是越來越高,可 Phoebe Philo 一直不是喜歡被採訪的對象,這點在 Céline 就有過前車之鑑。對我來說,掌控和保護意味著一個人能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最終,或許可以創造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也不無可能。為此,沒有什麼獨家專訪或秀場來盛大揭幕,僅單純讓作品自己說話。當然,保密還有一個更常見的原因就是,當系列一旦被公開,抄襲就會接踵而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ideservecouture 分享的貼文

此次 Phoebe Philo 的同名品牌也有著另類的商業模式,品牌每年發佈兩個系列,其名為「Edits」,每個系列都將分三回發佈(皆僅在線上販售),首次(A1)量最多,A2 將要等到數個月後 2024 春夏發布。與大型品牌相比,僅 150 種商品的「Edits」似乎相當小量,但公司表示,希望能在生產與需求之間達成平衡,意味著「產量會明顯低於預期需求」。

對此,Vanessa Friedman 形容,你可以將這條路可以想像成 Supreme 與 Loro Piana 的結合,「限量且無法預測。」

Cathy Horyn 則將這點視為重中之重,「早晚會有人向時尚業界展示說,如果給設計師的時間夠多,他們就可以上呈出驚人且有意義的作品,且不用追求品牌成長,也不用把自己變成無情單調的設計機器。」

雖然 Phoebe Philo 同名品牌才剛推出,但已帶出了許多品牌所遇到的問題:究竟一個品牌需要多大才能達成永續?持續製造那些早秋早春系列和額外的商業系列真的是明智之舉嗎?Cathy Horyn  好奇的問:「在看到 Phoebe Philo 自由的新系列後,我很想知道,她是否有意想摧毀當前的時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