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為什麼時裝秀上的衣服總是那麼誇張讓人看不懂?

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院長 Andrew Bolton 曾說過:「伸展台上那些樣品表達了設計師最純粹的創意,但這些創意往往在服裝專賣店被稀釋。」

首先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背景,時裝秀的本質是呈現設計師的概念想法,從衣著、妝髮、秀場背景、音樂到模特兒..等,它等同於一本書的序也幾乎是整本書的內容,錙銖細節無不環繞在主題設計和靈感身上,然而,這動輒數十萬或百萬的發表會,其針對的對象,很明顯的,不是普羅大眾。

.

引用知名時尚顧問Jean-Jacques Picart曾說過的:「時裝秀是給時尚產業的人看的。當業外人士或普通消費者看到一場時裝秀時,他們會害怕,就像把一盤超辣的菜端到不習慣吃辣的人面前一樣。」再經過記者編輯運用知識所學整理解析後,便是世人所謂的「流行趨勢」。

thom browne

Thom Browne

Rick Owens 2016 S/S

Rick Owens 2016 S/S

當我們釐清受眾後,這一切似乎看起來便是理所當然?畢竟這就像要人突然走進博物館理解名畫或是米其林餐廳的料理為何珍貴般,或許你會納悶,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辦場其實大家沒看很懂的秀?

常將天馬行空的設計搬上伸展台的Thom Browne,在接受《GQ》風雲人物訪問時便說:「我認為身為『設計師』該做的是去刺激人們,讓他們得以看見不同的事物,我認為很多人都應該做到這點。可能有些人不想穿我的衣服,但他們或許會思考可以嘗試點不同的東西,這是事情能夠進步的唯一方法。」關於這點,他也曾表示:「辦秀不是炒新聞,在每個服裝系列、比例上的改變,其後頭都有很真實的理念存在。」對Thom Browne而言,招牌灰西裝便是用來抵觸牛仔褲和鴨舌帽氾濫的決心。

comme des garcons
Comme des garcons

而用時尚來反思發話的不止Thom Browne一人,「我必須說Comme des Garçons近年來在秀場上所做是一種反抗當今乏味的時裝現狀的極端反應。那是一種對現狀的評判,而不是一個商業命題,而且因為他們在行業中的地位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Maria Luisa品牌經理兼採購總監Robin Schulie在《Vestoj》受訪時評論道,對我們來說,伸展台上看的或許是難以駕馭的服裝,可對於產業和社會來說,川久保玲正用時裝進行革命。

 

「伸展台上展示的設計是一種藝術品的穿戴形式,重點是展現設計師的靈感和創意,並不具有實穿的功能性。」—紐約時裝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George Simonton

 

13230122_878757028917583_2409295917309264558_n

回想已故的鬼才Alexander McQueen在1994年春夏首度將“超低腰露臀褲”展現出來時,引用自《Alexander McQueen: The Life and Legacy》一書:這個比一般低腰褲還要低0.5公分的褲子,內部加了橡膠塗層,以免穿著時會滑落,McQueen在受訪時對《BBC》解釋,他希望打破「傳統身材的比例,改變平時我們認為女性應該呈現出的樣子」;「我總是希望挑戰比例,我這樣做只是為了加長上肢的長度,改變人們對比例的觀點。通常人們會想要拉長腿部線條,但我希望拉長上半身線條。」這樣的審美標準來自同性戀對於修長的上半身與較短的腿部的偏好。「對於我來說,那一部份的身體—不是臀部,而是脊椎的盡頭—才是人們身體中最俱有挑逗性的部位,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即便當時的評論家給予了他“厭女症”和“驚奇”的負面評價,可其設計依舊影響後世至今。

Alexander McQueen 2008 F/W

Alexander McQueen 2008 F/W

若只看「叫座」不看「叫好」,對於精品集團旗下的品牌來說,時裝秀就像是用來點綴的美麗花朵,其宣傳和商業行銷,便是要思考如何讓品牌變的新潮、讓商品變得更有賣點,或許你會覺得份外的平易近人,畢竟對集團來說,縱使評價如何的普通,但能讓一個售價十萬元台幣的包售出比任何評論家的讚美都來得重要,可商業上的成功是否代表著創造力的成功?設計的創造力能否真能以成敗定論?這般見仁見智,從不是一廂情願說了算。

Issey Miyake A-POC

Issey Miyake A-POC

套句川久保玲的丈夫Adrian Joffe所言:「時尚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反映。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文化下:窮人可以用便宜的服裝打扮自己,富人想知道他們是唯一擁有他們所擁有的東西的人。這不是什麼新的觀念。有些人在加勒比海有游艇,也有些人能在一個小破屋裡睡覺就很幸運了。」在此並非強調人鬼殊途,只不過他的觀點是,「我們需要這一切 – 最終這與平衡有關。在時尚界我們需要Uniqlo、Louis Vuitton和川久保玲。」或許人生就是需要一些平易近人、觸不可及、前衛革命的事物。

身為讀者我們也該思考的是,當大眾媒體在報導時,是否真有完整傳遞設計師的理念?還是僅依靠將新聞稿做整理(或根本沒整理)就複製貼上?當讀者在搜尋任何關於品牌故事當下,卻只看到琳琅滿目的「型男就是這樣穿」、「藝人性感看秀」、「XXX穿上XXX設計,又一台灣之光」,被聳動標題吸引然後,似乎.. 就沒有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