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是職人、發明家也是時裝設計師

時裝設計師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經常使用「造物論(Monozukuri)」這個詞彙來形容自己的工作,「我認為這對日本文化非常的特殊。」他的助理兼長期以來的口譯員市橋郁子(Ikuko Ichihashi)說道,「你可以把它翻譯成工匠(craftsmanship),但實質意義比其來的更多更有深度些,“Monozukuri”是描述設計層面、美感和你如何創造事物的。」「工匠/職人(craftsmanship)」這個字常泛指擁有工藝的人,相較之下,Monozukuri則是由mono(事物)和 zukuri(製造、成長)所組成。

對時常強調自身個體的渡邊淳彌來說,這樣的詞彙是被冠名上去的。畢竟他不謝幕,即便在巴黎一年有四場秀,也鮮少接受訪問,也不想與他人討論他的私人生活,更別說是工作內容了,甚連許多他的員工都仍未踏進他的工作室過。「他在談論工作和創作上不會有問題,」在資深時尚記者 Alexander Fury 開始與渡邊淳彌訪談前,助理如是道,「但他會對個人興趣上的問題會有些許遲疑,就只是個人的部分…」助理的聲音逐漸小聲起來,大概就是你懂得,別多問。

screen-shot-2015-08-10-at-5-02-10-pm
via http://who-are-invited.com/

先給大家來個簡史,渡邊淳彌自1961年出生自福島縣(Fukushima),在1984年加入川久保玲旗下的擔任打板師之前,是在文化服裝學院(Bunka Fashion College)就讀(是高橋盾、丸龍文人的學長)。8年之後(1992),他有了同名品牌Junya Watanabe,同年在東京的兩國車站(Ryogoku Station)大廳發表服裝系列,於1993年於巴黎發表他第一場女裝成衣系列。

當被問及他是如何變成設計師的?他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讓我想要走上時尚這條路和設計衣服,但如果真要提及什麼的話,會是關於我母親以前曾有間made-to-order的小店,這或許會是個影響。」但關於他父親的事便被禮貌性地回絕了。

現年已55歲的渡邊淳彌,他的公司Junya Watanabe 24歲。在受訪當天,他穿著Lacoste的Polo衫和短褲,戴著專為他的臉型定製的眼鏡。「科技(Intellectual)」是個常用在描繪渡邊淳彌服裝的形容詞,通常使用的人會是編輯記者。他們想藉此描述他的衣服不僅是看起來複雜,感覺設計上和穿起來也會很複雜,當然,還多用了饒富趣味且附帶實驗精神來形容。一場秀中,他通常只使用一種布料,很像是科學上解剖分析並把不同材質分門別類。

.

渡邊淳彌認為Pierre Cardin在早期的設計給了他影響,兩人確實在不與主流妥協的輪廓和幾何學圖像上的使用有相似之處,讓人也不禁聯想渡邊淳彌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關係,與時尚大師在雜誌中的相遇讓渡邊淳彌開始跟隨時尚,「在三宅先生之前,我受到像是Dior和其他設計合身衣物的大師們所吸引。」他表示,「三宅先生完全轉變了想法,全然的不同並且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想要創作不一樣的事物、與早期設計師的創作有所不同的想法。」

另個常使用在渡邊淳彌上的形容詞是「日本式的(Japanese)」,但很顯然他不喜歡。「採訪者或是時尚圈的其他人常用這個詞彙來形容我所設計的服飾或是用很有日本風格品味來形容。但我想要問的是,為什麼要去界定?或是他們真的有發自內心感到那關聯嗎?」比起回答問題,渡邊淳彌更喜歡發問,好奇心無疑是讓他成為更好設計師的原因之一,關於Japanese的想法,或許用對亞洲的迷戀幻想更貼切些,那世界裡的字句看起來更像是幅畫和有的複雜規則的古老儀式,在他的時裝當中,總帶著些“規範之外”的事物。

 

「我對美感或美麗事物的想法和川久保玲女士的視野是截然不同的,直至今日,看見川久保玲女士的作品,我依舊有此感覺。我理解某些要點並對那些領域有所連結… 這便意味著我並非全然同意(她在設計上的看法),如同人與人的關係般,我感覺到我有不同的想法,而且我一直對何謂美有不同的見解,或許有其他原因,我不是和川久保玲女士一起工作,她可能覺得我有不同的視野見解,這進而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現在是合作關係,一齊創造不同的事物。」渡邊淳彌如是說。

 

受訪當日,兩人在Comme des Garçons大樓見面,這裡可以說是因Comme des Garçons 1975年開設第一間店後進而蓬勃成時尚區的地方,原宿現已有許多精品店鋪進駐,Herzog & de Meuron在2003年所設計的Prada旗艦店也設點於此,比起外面的氣派裝潢,Comme des Garçons自己的總部倒顯得安逸低調許多,內部陳設是簡單的紅磚辦公室建築,內裏一切都是黑白交織,地板是黑的、牆是白的,黑色的窗框,黑色白色的椅子,黑色的桌子。

到了第二樓的辦公室,渡邊淳彌的團隊有30名員工正在準備2017春夏的系列,工作室和其他設計師並沒有其他不同,可以容納20個座位的大桌子堆疊著滿山滿谷的樣版,人們往前傾將布料裁剪。它的設計團隊,通常都是穿Junya Watanabe或是Comme des Garçons,悄悄地討論其他安靜的區域。另間房中,員工坐在電腦前,處理著全世界的訂單和生產線,而設計師渡邊淳彌的房間在後面,一個稀有的區域,上頭寫著禁止進入。

當記者詢問他的創作過程時,渡邊淳彌離開了房間,幾分鐘後,他帶著許多摺好、凸起來的摺紙樣本和一系列像是鐵釘或是隆起物的攝影集(像是鐘乳石或是顯微鏡下的細菌照)。「這些起初都在我的腦中,我開始尋找能吸引我的靈感,之後,我把想法轉化成文字,和我的打板師溝通,將文字化成創作並且付諸實現。在看過攝影作品、藝術品或是任何可能與我所說有關的實體元素後,他們開始執行。」

.
他隨手拿起了正方形折紙,像是“東南西北(cootie catcher)”一樣的把玩著,「這是紙藝的一種例子,並不是每次摺都會是一樣的結果,但折紙工藝執行起來簡單多了。
在創作一些樣本和結構出一些元素後,我便會開始思考這些服飾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它們該如何在身體上組成…等所有這些想法,一點一滴的,他們會拼湊成面料、服飾,然後創作出一系列。

可見這不是一般我們所聽聞的創作方式,渡邊淳彌就像他的時裝一樣更為抽象,「他並不把自己視作重要的設計師,」川井織江如是說。實際上,渡邊淳彌是與世隔絕的,雖說他的工作是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但也是離時尚之都巴黎相當遙遠,這個大家不止在這裡工作更選擇居住的地方。渡邊淳彌表示,他已許久沒在關注他的同業,我其實不太知道他們在幹嘛。他承認道,並在自己的攝影參考和紙藝中工作著。

最終,渡邊淳彌想要創作一點不一樣的,他的時裝並不屬於”Fashion“有時甚至連衣服也不是。近期的系列已從特殊服飾進階成為環繞在身上的抽象物品。我不曉得其他人是怎麼看待Fashion,但對我來說Fashion是創造某種事物,透過服裝創造新的事物,這才是最初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記者問及是否他已達到目標?「直至今日,我仍覺得我還沒足夠的能力去展現新的事物,那是某種固定的事物,我會一直嘗試工作的方向。」

.
然而,奇怪的是,雖與世隔絕,他的時裝卻經常與時代的情緒有所共鳴,彷彿一種聚集而成的淺意識,其九零年代「科技的高級定製服(Techno Couture)」反映了由千禧世代普遍激起對未來主義、外太空世界的熱情;其2015秋冬秀,猶如手風琴褶皺般的交響樂系列,更是成了被布料褶皺淹沒的2015趨勢當中最極致和熟練的代表。好一個渡邊淳彌,有所圖謀的流行局外人,竟精準地帶出流行的轉變,替他的系列增添了預言的特質。

順帶一提,關於「monozukuri」,是與新發明有所關聯的詞彙,大概已有20年的歷史。而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製造業經營研究中心主任藤本隆宏(Takahiro Fujimoto),將monozukuri視作「藝術、科學和工藝」的範疇,渡邊淳彌的工藝則是結合了科學和藝術,這也是他的衣服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 = = = = = = = = = 

文章整理翻譯自:

《T Magazine》Junya Watanabe, One of Fashion’s Foremost Thinkers
By ALEXANDER FURY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