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藉Riccardo Tisci離開Givenchy一案探討,如果時尚設計師只是一份工作..?

當Riccardo Tisci卸下紀梵希Givenchy創意總監一職,無論是這個曾為Audrey Hepburn置裝到成卡達夏家族出巡的品牌,或是對整個時尚產業來說,都意味著將是一個時代的的轉變。LVMH集團總裁Bernard Arnault在聲明稿上表示:「Riccardo Tisci為Givenchy寫下的這一章,代表著他傑出的願景延續著品牌的成功,在此感謝他為品牌全心全意的奉獻。」

via Vogue

via Vogue

如果回顧2015年以來到現在的時尚近況,Raf Simons離開Dior、Hedi Slimane離開Saint Laurent、Alber Elbaz離開Lanvin、Alexander Wang離開Balenciaga、Consuelo Castiglioni離開Marni、Clare Waight Keller也在近期要離開Chloé,設計師的流動近期成了某種常態,即便媒體已改過往刻薄之風轉向千篇一律的好評,可當Riccardo Tisci與Givenchy分道揚鑣的同時,是否意味著這樣的「十年之癢」的現象將成為未來常態?

回顧12年來的紀梵希Givenchy

會這樣猜測並非空穴來風,我們將Riccardo Tisci和Givenchy的案例仔細檢視一番,回顧12年前的Givenchy,品牌前首席執行官Marco Gobbetti在《Financial Times》2011年的訪問中就形容:「是一團糟,而且沒有個性。」當Riccardo Tisci 2005年加入奄奄一息的Givenchy,這個曾歷經了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和Julien Macdonald等創意總監改朝換代的品牌,這位來自義大利的30歲時尚新秀,帶著獨特的哥德風開始攻陷時尚圈。

PicMonkey Collage
《紐約時報》資深時尚評論家Vanessa Friedman表示:「這個組合是個相當美麗的意外,當Riccardo Tisci將自己前衛的美感和法國經典結合,他用十字架、骷髏搭配可以說是完美的白襯衫為Givenchy帶來了不同的新風貌和經典。」

riccarod-tisci
在Riccardo Tisci善用社群媒體的影響力下,光是自身帳號(@riccardotisci17)就有180萬粉絲,許多他的明星時尚圈好友,除了出現在他的po文上,也在秀上前排為他打氣加油。這12年來,Riccardo Tisci把Givenchy變成了LVMH旗下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也帶起了一股年輕當紅設計師加入經典老牌的商業模式。

若從數字來看Givenchy的表現,員工人數是當初的三倍,品牌年度營收達到5.39億歐元,營業規模成長6倍以上;跟2005年只有7家店相比,如今全球共有72間,更預計在明年倫敦展店。「Riccardo Tisci成就了幾乎一個設計師能在品牌所做的一切,記錄下了非常值得令人尊敬的設計,並創造了品牌獨有的時尚語言。」Bergdorf Goodman資深副總Linda Fargo表示。

既然如此… 為何要離開??

Tim Blanks曾在《Vestoj》受訪時談到過: 「現在的大多數設計師只是傀儡,以Riccardo Tisci為例。他被認為是一個當今的榜樣,但他基本上就是在做牛仔褲和t恤,因為那些才賣得出去。他不做高級定製服了。如果你跟他談話,我想你會發現他深感沮喪。但他喜歡出去玩。他被投資有錢到一個可笑的程度,但他也只是一個簡單的貧苦出身的義大利男孩。」而Riccardo Tisci在他的聲明裡表示:「我現在希望能專注在個人的興趣和熱情上。」

PicMonkey Collage (1)
萬事通《WWD》的“謠言”卻讓鋒頭導向他將前往Versace,此舉意味著,設計師終於能夠回到義大利家鄉,而Versace也是另一個Riccardo Tisci能夠發揮性感強勢女性美感的品牌。與Donatella Versace的友好關係更是加深了這個猜測,回顧2015年的廣告合作,大膽的請來(身為他牌創意總監兼老闆娘的)Donatella Versace拍攝廣告就已讓時尚界經驚呼不已。

2825829B00000578-0-image-m-28_1430339421118
如果大家將焦點放在“是否設計師需要一點休息時間?”的議題。可當你看到Raf Simons和Clare Waight Keller皆以此理由宣布離開之時,卻又看到Raf Simons又以更龐大的職位入主Calvin Klein集團,還有Clare Waight Keller則謠傳將入主其他設計品牌,這個“理由”便開始顯得有點牽強站不住腳。

那個答案,可能就是這麼單純:只是想換工作?

Vanessa Friedman在《紐約時報》上分析:「曾幾何時,當設計師進入業界之後,他們會全心全意為自己締造時尚傳奇,然而現在,鮮少有設計師擁有自己的品牌,反而他們最大的責任是將自身才華奉獻在早已被他人打響名堂的老牌身上,或許接下大牌大位會被認為是有趣的智力和創作力挑戰,可一旦成真,這就不像當初想的有吸引力,反而會想覓尋下一個新起點。」

「人們傾向於把“設計師”浪漫化,並賦予他們某種神秘崇高的形象。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的設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又或許是其設計有著如鍊金術般發明創造的魅力?更或許是今時今日的設計師有著如明星藝人般的光環?然而,我們從Riccardo Tisci這一步所看到的,是另個更狹隘的真相,設計師就像其他的工作一樣,他的離開就像別人換工作一樣正常。」Photo 4對此,Linda Fargo說道:「我猜這樣的不穩定現象已成正常。」話雖如此,可這牽一髮動全身的舉動可不是替換個人就能了事的,身處在善於包裝的時尚界,如果沒有了那層浪漫的糖衣便會顯得刻薄無情,瞧瞧如今的Lanvin,從Alber Elbaz離開後,公司2016年達到近十年來最大一次的虧損,預計財年凈虧損將超過1000萬歐元,其不確定性因素也讓消費者望之卻步。在時尚產業要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甚難,當有機會加入大牌時,不少人都會像Anthony Vaccarello將自己品牌停擺,像老佛爺Karl Lagerfeld與Chanel的天長地久可以說是不復存在了,後續的Demna Gvasalia(Balenciaga)、Anthony Vaccarello(Saint Laurent)、Bouchra Jarrar(Lanvin)、Maria Grazia Chiuri(Dior)..等人們往後的路又能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