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產業出現了一個詞彙叫「假時尚(Fake Fashion)」,這是什麼意思?

2014年,知名脫口秀節目《吉米基墨脫口秀(Jimmy Kimmel show)》在紐約時裝周做了一個實驗,節目人員走訪街頭訪問「自稱參與時裝周的人們」是否真了解「時尚」,然而當被詢問根本不存在的時尚趨勢、品牌、設計師時,受訪者均以「我愛慘了」、「那是我本季最愛」照單全收,雖然這你心中早已出現千百個不意外,但「假時尚」是什麼?

 

符碼重組的「噱頭」

當提起這個現象,Vetements的Demna Gvasalia首當其衝。

vetements-summercamp-teaser-1

 

從那時開始,時尚產業不再在乎抄襲或是致敬,只在意的話題/點閱率的媒體更成了助紂為虐的角色。從DHL上衣、Snoopy Dogg 大頭Tee 和 Balenciaga 的 IKEA包,Gvasalia兄弟倆善用媒體創造噱頭話題,只要搭配饑餓行銷和對的藝人(例如GD大神、肯爺與Rihanna),世人便會瘋狂搶購追求,藉由社群轉貼無不倖免,但殊不知這只是用時尚/街頭包裝的商業手法。

此外,背後延伸的 Vetememes 和 Boolenciaga 亦也是狀況延伸題,當初以為會曇花一現的 Vetememes 卻存活了一年以上甚至進駐日本潮店,但撇除那些「我認為這只是好玩」的謬論,竟連 Boolenciaga 都可創出來,可當你牽扯到金錢數字,無論多好玩都請點到為止。畢竟 Gucci(在與 Dapper Dan 協商是否可以合作的情況下)推出2018春夏羊腿袖都已被觀眾轟炸到出來道歉,為何可以允許「用好玩」就來褻瀆創立將近百年的法國老牌?

 

 

名氣勝過千言萬語

Kanye West & Virgil Abloh via GQ

Kanye West & Virgil Abloh via GQ

Kanye West的Yeezy時尚嗎?我們必須捫心自問,但現今的人又有誰肯說實話?

關於他的好友/徒弟 Off-White 創意總監 Virgil Abloh 在 2018春夏佛羅倫斯男裝展Pitti Uomo的大秀上,引用《Bof》〈年輕化的表面功夫做足了,但買手能在Pitti Uomo找到年輕顧客想要的產品嗎?〉一文表示:「Virgil Abloh的Off / White則是一個鮮活的“假時尚”反面教材。故弄玄虛、現場的古典樂聲、宏大的聲光電效果和 Palazzo Pitti 的宏偉外牆都無法彌補該系列的空洞與無趣。平淡無奇的設計與宮殿外牆上投影的詩句一樣的不知所云。這位 Kanye West 的軍師或許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人脈,但他真的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設計師。Off-White 如同季節性流感,這段風潮過後,如今身穿的這個品牌的年輕人只會將其與黑歷史化作等號。

今天會請到 Off-White 的原因毫無疑問是已度過 40 多個年頭的 Pitti Uomo 需要一點不同的年輕活力,但這位當紅(奢侈)潮牌創辦人的自負似乎讓不少人顯得不開心?除了同篇編輯 Tianwei Zhang 直接數落外,另位《Bof》編輯 Angelo Flaccavento 也在秀後評論上表示,Virgil Abloh 在新聞稿自詡在時尚領域工作的多領域藝術家,並強調是繼 Helmut Lang 後唯一與 Jenny Holzer 合作的設計師,他直接承認 Off-White 實際上是針對「千禧一代」群體巧妙的行銷手法倒也坦誠。對此,編輯下了這樣的結論:「Abloh應該專注於設計,再來談概念藝術家,否則就只是有著假框架的無聊衣服而已。」

 

 

 時尚孔雀的裝模作樣

TommytonNewYorkstreetstyle-46去年香港時裝精黃偉文一篇專欄〈邊一個發明了「去巴黎」?〉指出:「某大陸女星自備盤川,代同髮型化妝師飛到時尚之都,然後致電各大品牌公關只要求兩樣東西:拿一張前排門券和借一套看秀時穿的衣服。」

不禁好奇此現象(無論國籍是哪)就是引起Suzy Menkes馬戲孔雀論和讓Vogue Runway與部落客爭吵的始作俑者?然而後人尋起效仿的也是兩三年後的事,台灣以此出招亦有人在,根據曾擔任過兩家 Select Shop 行銷的友人轉述,時裝周期間自會收到些「荒唐的精彩自介」來索取秀票,但真的提供了秀票(還要服裝Sample),除了在秀場自拍直播外,關於品牌的後續報導是一則也不會有。可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畢竟只要負擔助手們(攝影師妝髮化妝師)的機票酒店錢和十天八天在巴黎的時間,個人形象一下子便高了十九個層次,」進而為自己換來更多的粉絲和更多的廣告代言機會。

 

 

「虛有其表」的人生

METGALAPHILOH29H2016
早在2013年,《紐約時報》編輯Ruth La Ferla就曾對「假時尚現象」評論道:「如果他們欣然將這種場合視為持續不斷的出鏡機會,誰又能怪他們呢?這樣一個視頻流直播、Instagram、Tumblr及Vine等平台橫行的時代,….它讓那些半紅不紫的人物有機會提升人氣,甚至對於少數幸運兒來說,能夠讓初出茅廬者平步青雲。」

 

在該篇報導中,報導行銷機構Socialyte的負責人Daniel Saynt表示,擁有一個具有辨識度的形象能保證你給人一個印象,讓人覺得值得與你談一談,或者說你值得被談論,哪怕可能其實沒有人知道你是誰。其實說穿了,縱使擁有總編、創意總監、執行長…的「頭銜光環」,這一切的裝飾僅僅滿足當事人的虛榮或是引來潛在的賺錢副業,縱使負債、賠錢、吃藥減肥,哪怕是萬夫所指被嫌虛有其表招搖撞騙,那時尚的形象招牌因面子問題依舊是砸不得。

 

 

如何分辨真假「時裝怪人」

Lynn Yaeger

Lynn Yaeger

Isabella Blow

Isabella Blow

Anna Piaggi via thesartorialist

Anna Piaggi via thesartorialist

時尚已死和孔雀論的詞彙已聽不少,可為了想紅或是與時尚沾上邊,「假怪人」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盡力搞鬼裝逼,引用編輯/小說家Andrew O’Hagan對此的評語:「假怪人模仿別人,以自我宣傳為目的,認為古怪就是為了獲得名聲或引起注意。他們裝束怪異,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多精彩的想法,也不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形象應該用以展現自己內心的迷人世界。相反,他們打扮起來,就是為了賣弄,為了搶鏡。對我們這個時代感興趣的人認為這兩者截然不同:真正的時裝怪人(如上述三位,當中Anna Piaggi和Isabella Blow已辭世)讓我們看到更多身為人類的神秘和神奇,看到了美的新層面,而假怪人不能帶給我們任何東西。…. 詩人 Oscar Wilde 曾寫道,有些人『知道所有東西的價格,卻不知道任何東西的價值。』假怪人就是這類人的最新例子。